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五年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方面,报告提及“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
科普宣传要“跟上时代”
2006年,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揭开了科普事业的篇章,此后我国一系列推动科普工作的政策措施陆续推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
“实际上,全社会各行各业对科普的认识还不够。增强公民主动认识和接受科学知识的意识是推进科普建设的难点之一,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理念依旧没有深入人心。”北京市门头沟区科协主席顾慈阳说。
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对新时代科普工作提出新的明确要求,是推动新时代科普创新发展的重大契机。其中强调,全社会都有科普责任。
如何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顾慈阳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普产品的供给和宣传方式也需要“跟上新时代”,实现转型升级。科普产品需要摆脱传统局限性,通过数字科技赋能,才能使之展现的内容更丰富、更形象、更能吸引人。
此外,他提到,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还关乎科普基础设施的升级和科普人才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高速发展,老年人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和使用度就会成为一种限制。在面向该群体进行科学普及时,科普人员的培训和讲解过程应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帮助他们跨越老年‘数字鸿沟’。”顾慈阳说。
用研究科学的精神去做科普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驻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鹊认为,科普是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抓手。
以医药领域科普为例,科普可以让大众了解疾病的预防、诊疗及康复的相关知识。做到预防为主,诊疗为辅,节约医疗投入,提升诊疗效果。同时也提升公众对医药卫生行业的了解,缓解医患隔阂及医患矛盾。
“只有我们重视科普,才能让老百姓拥有自己身边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科普教育。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也会变得更从容。”张鹊说。
目前,北京科协正积极推进“科技馆之城”的建设,核心就是通过社会化协同科普和全媒体科学传播,营造科技创新的生态。其中,积极推动科研场所和科技装置科普化,动员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成为科普的生力军,参与到丰富的线上线下科普教育之中,也是打造“科技馆之城”的目标。
据张鹊介绍,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时,就是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来做好科普工作。“青年人热情高,知识更新速度快,同时讲述起来更接地气,广大群众更容易接受。老一辈的业界大咖作为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可以为年轻人掌舵护航,在科普及知识方面给年轻人一些指导。”
他认为,要用研究科学的精神去做科学普及工作,才能让老百姓既能听懂也能听得进去,而且还爱听。
新京报记者张建林
编辑唐峥校对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