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英
今年新改扩建4所学校
本报3月1日讯(记者陈丽园特约记者陈创淼)3月1日,海口市秀英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闭幕。今年,秀英区将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美乡村,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打通6条“断头路”、建设2条特色文化商业街区,紧盯民生事业继续加大投入,新改扩建4所学校,新增3580个义务教育学位,深化产城融合,打造“四宜”秀英。
去年,秀英区产业优化升级迈出新步伐,规上工业总产值388.4亿元,总量连续六年稳居全市第一。石斛种植面积增长150%,达1438.6亩。打通美华路、滨粤路等4条“断头路”,改造提升35个老旧小区。全市首批城市更新项目新民田罗片区建设开工。
今年,秀英区将加快构建“一区三圈四园”产业发展新格局,深化产城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娱新秀英,谋划打通海交路、秀英一横路等6条“断头路”,新建5个“口袋公园”,持续提升城市发展形象。新建2条特色文化街区,加大街区招商引资力度。推动石斛产业化发展和“药食同源”试点,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火山石斛种植,进一步扩大石斛种植面积规模。医疗方面,蓄力发展医疗康养产业,谋划新建区人民医院,为群众提供“医养合一”综合性服务。
116件提案聚焦经济和民生建设
本报3月1日讯(记者陈丽园特约记者陈创淼)3月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海口市秀英区第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闭幕。秀英区各界区政协委员紧扣经济社会发展脉搏,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会议共收到提案116件。
据介绍,秀英区政协共征集提案103件,立案94件,提案办复率达100%。一年来,区政协委员、区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围绕秀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以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履行职能,提交提案116件,围绕营商环境、文旅发展、生态环境、乡村振兴、医疗卫生、教育发展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增进民生福祉持续发声。
经会议审查,立案103件,其中,委员提案83件,集体提案20件。“提案数量较去年有所提高,提案质量也持续提升,反映了社会关切与群众期待,充分展现了区政协委员的政治担当、使命担当和责任担当。”秀英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经审查立案的提案,通过集中交办方式送交承办单位办理,积极促进提案办理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为打造“四宜”秀英发展定位履职尽责。
龙华
计划增加义务教育学位600个
本报3月1日讯(记者邝晓霞特约记者萧海山)2月26日-28日,海口市龙华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今年,龙华区将进一步抓好基础教育提升和学位扩容,计划全年增加义务教育学位约600个、学前教育学位约1170个。
去年,龙华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步伐加快。滨海中心幼儿园八灶分园、龙华小学城南校区等5所学校建成投用,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720个、学前教育学位360个。“5+2”课后服务模式覆盖30所学校,校外学科类机构压减至8家。龙泉中心小学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温馨校园典型案例学校。秀峰幼儿园、农垦总局机关幼儿园分别获评“省示范幼儿园”“省一级幼儿园”。海口市首个区级青少年事业发展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今年,龙华区将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持续推进龙华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抓好基础教育提升和学位扩容,计划全年增加义务教育学位约600个、学前教育学位约1170个。推进农垦一小启航楼、坡博幼儿园、坡巷幼儿园、时光里幼儿园等项目年内投用,加快海燕小学南校区、丘海学校、梧桐学校建设。全面落实区属公办中小学校内午餐午休服务,实施青少年成长护航行动。
围绕促发展惠民生建言献策
本报3月1日讯(记者邝晓霞特约记者萧海山)2月25日-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海口市龙华区第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去年该区共收到提案134件,经审查立案109件,提案答复率、满意率均为100%,许多提案建议得到采纳落实,在促进龙华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济建设方面,关于大力创新发展龙华区楼宇经济、优化营商环境等建议,助推了龙华区楼宇资源利用,优化了营商环境,龙头效应更加凸显。社会建设方面,关于大力加强社区居家养老各项建设等建议,有力促进了龙华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健康发展;加快推进居民小区电动车充电桩建设的建议,为加强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管理出实招;关于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工作的建议,为新形势下推动全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今年,龙华区政协将聚焦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围绕实施扩权强区改革,大力发展智能科技、数字经济,提升区域商业综合体运营水平,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持续保障和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精心选题,积极履职建言,为加快建设海南自贸港核心区和现代化国际化新海口作出积极贡献。
琼山
打造热带花卉全产业链
本报3月1日讯(记者赵汶特约记者许晶亮)2月27日,琼山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今年,琼山区将着力“扩基地、建园区、搞加工、创品牌、拓市场”,充分发掘特色农产品衍生市场,激发“链”式发展效应。
据了解,琼山区持续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去年获批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0467元,同比增长6.1%,增长率位居全市第一。
“今年,将以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加快三门坡荔枝、大坡胡椒、甲子谭仙等产业园区建设进程,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充分发掘特色农产品衍生市场,激发‘链’式发展效应。”琼山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积极发展农文旅融合项目、国际花卉苗木交易、种质资源科技产业,打造集科研、种业、种植、加工、仓储、物流、农文旅融合等为一体的热带花卉全产业链。
同时,将探索推进种业发展,深化水稻科研项目琼北片区试点基地建设使用,加快培育新品种,提升育种创新和生产供应能力。以陶公山植物园项目为依托,启动“种子银行”项目建设,打造热带农业种质资源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
开展农业品牌建设专题协商
本报3月1日讯(记者赵汶特约记者许晶亮)2月2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海口市琼山区第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闭幕。来自琼山区各界的政协委员聚焦农业品牌建设等积极献言建策。会议共收到提案99件。
去年,琼山区广大政协委员围绕产业升级建言献策,聚焦“云龙产业园建设”开展对口协商,有力推动琼山区产业园区建设;就挖掘区域文化价值、盘活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能力、打造精品旅游项目等方面建诤言、谋良策,为培育产业新动能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聚焦“美丽村庄示范点建设”、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等工作持续发力,为琼山区乡村振兴出谋献智。此外,围绕琼山区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推进工作及时撰写专题协商议政报告,提交区委区政府供决策参考。
今年,琼山区政协将围绕加强琼山农业品牌建设开展专题协商,组织开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视察协商,围绕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展甲子通航产业园专题视察,开展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民主监督,助力琼山拓展品牌知名度,激发挖掘特色农产品衍生市场,推进夯实农业产业基础、完善农业全产业链,为服务保障基础设施项目落地献策出力,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为琼山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美兰
建设十五分钟夜市经济圈
本报3月1日讯(记者陈钰婷通讯员陈尾娇)2月28日下午,海口市美兰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闭幕。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美兰区将规划建设具有美兰特色的消费集聚区,打造十五分钟夜市经济圈。
去年,美兰区全力推进“农业稳基础、工业多贡献、消费促回升”,牢牢稳住经济大盘,地区生产总值523.1亿元、增长0.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58亿元、增长22.3%。该区在旅游消费市场持续发力,海口湾水上游船成功试航,海甸溪北岸特色文化商业街区成为城市消费新IP,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全年接待游客4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5.2亿元。
“今年,美兰区将在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等方面协同发力,规划建设具有美兰特色的消费集聚区。”美兰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将不断丰富“天空之山”、华彩华邑CBD、东坡老码头等海甸溪北岸新消费商圈,引进一批首店,发展“线上引流+实体消费”模式,推动消费需求和消费业态创新。将通过发行消费券、举办夜市、商业外摆等方式,打造十五分钟夜市经济圈,以重要节点促进文旅消费、会展消费、大宗消费,推动烟火气回归。
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贡献智慧
本报3月1日讯(记者陈钰婷通讯员陈尾娇)2月28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海口市美兰区第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闭幕,来自美兰区各界的区政协委员积极运用提案履行职责、建言献策。会议共收到提案114件。
一年来,区政协委员聚焦美兰区发展大局,围绕各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完成114件提案的提交工作。经会议审查,决定立案的提案95件,这些提案聚焦营商环境优化、乡村振兴、应急管理、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养老护幼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的意见建议。其中,提案占立案总数34%的为社会建设和交通环保治理方面,主要涉及养老托育、加强城区交通管理治理停车难、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等内容。
“本次会议提案涉及面广,充分体现了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关注民生、履职为民、推动发展的担当意识和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整体水平。”美兰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经审查立案的提案,将集中交办至各承办单位办理,提案委员会将积极促进提案办理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为美兰区经济健康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