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一则“桃李面包中吃出2厘米带锈刀片”的词条冲上微博热搜。虽然,桃李面包在第二日就公开发文称,排除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金属刀片的可能性。但在此次风波背后,是公司增收不增利的业务情况和实控人自上市以来的疯狂减持……
2月19日,一则“桃李面包中吃出2厘米带锈刀片”的词条冲上微博热搜,让这家“面包第一股”再度进入大众的视野。
报道显示,女子发布的视频中称,吃出的美工刀片已生锈,长度为2-3公分左右。对此,桃李面包在2月20日午后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一时间对工厂内部各生产环节进行安全排查,排除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金属刀片的可能性,并已向当地公安部门报警申请立案调查。
该事件虽然未导致次日的股价出现大幅下跌,但拉长时间线来看,2022年全年,桃李面包股价已暴跌45.77%。
近两年来,被称为“面包大王”的桃李面包时常因食品安全问题遭到消费者投诉,业绩上也始终囿于增收不增利的怪圈。同时,一直拖累集团业绩的南方市场始终不见起色,实控人家族似乎也开始对集团失去信心,近年来接连减持公司股份,两年时间套现超40亿……
那么,拥有自建工厂的桃李面包,究竟在哪个环节放松了警惕?
昔日“面包帝国”质量问题频出
桃李面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家族企业,但也当之无愧的“中国面包第一股”。
与这家企业的名字相关的是,创始人吴志刚曾是一名教师,桃李面包的前身是其退休后在辽宁丹东创立的一家生产面包的小作坊。
1997年1月,吴志刚与次子吴学群来到沈阳发展,成立了沈阳市桃李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万元,吴志刚占60%,次子吴学群占40%,吴志刚担任执行董事。
至此以后,桃李面包便开始不断壮大,先是于2015年在上交所上市;2017年又开拓了西北市场、西南市场、华南市场,基本实现了全国布局。
在发展的过程中,桃李面包摸索到了“中央工厂+批发”的模式,即由工厂直接生产成品,再配送至商超和经销商进行销售,最后卖给消费者。2021年年报显示,目前,桃李面包已在全国20个区域建立了生产厂,没有实体门店。
与另一种“中央工厂+连锁店”的模式不同,“中央工厂”减小了运输半径,规模效应降低了单位生产成本,“批发”降低了销售费用。体现在财务数据上,则为在行业中排名第一的存货周转率,数据显示,桃李面包的存货周转次数为6.1次,而第二名良品铺子仅为2.69次。
此外,桃李面包的总费用率也大幅低于行业平均。2021年,桃李面包的主营业务:面包及糕点生产量为3.59亿元,销售量3.62亿元,产效率甚至超过100%,基本没有库存积压问题。
截止2022年第三季度,桃李面包的总营已达到50.28亿元,总资产为64.05亿元,在烘焙食品三级行业分类中排名均为第一。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采用自有工厂生产面包的巨头近期却频频曝出食品安全问题。
根据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搜索关键词“桃李面包”发现共283条投诉量,其中已回复221条,已完成161条。有消费者反映“面包吃出黑色异物”、“甜糯玉米保质期内变质”“面包里有活着的虫子”等食品健康问题。
2022年年初,桃李面包子公司天津桃李食品有限公司新增一则食品安全类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当事人天津桃李食品有限公司于2022年1月25日生产了840袋纯蛋糕,其中830袋用于销售,该批次产品中,有1袋纯蛋糕混有飞虫异物。经排查,出现飞虫异物的原因为当事人虫害控制工作不够彻底。该批次产品未报告其他不良反应。
随后,依据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天津桃李食品有限公司被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罚没合计5万元。
净利润连跌两年,
桃李面包正降本增效?
食品安全问题的背后,桃李面包近期已经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据桃李面包发布的2022年业绩快报显示,2022年,桃李面包实现营业收入66.86亿元,同比增长5.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48亿元,同比下跌15.11%。
这也是桃李面包连续两年净利润下跌,同时下跌幅度较2021年年度的13.54%有所扩大。
此外,桃李面包的单季度业绩也在下滑,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实现营业收入16.59亿元,同比下降0.79%;实现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比下降18.9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下降18.58%。
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毛利率的下降。2022年前三季度,桃李面包实现毛利率23.90%,同比下降8.91%;2019年-2021年,公司实现毛利率依次为39.57%、29.97%、26.28%,连续三年持续下降。
太平洋证券针对桃李面包第三季度业绩发布的研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实现毛利率负增长主要是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据悉,公司6月对面粉、油脂锁价,较上个锁价期分别提升了10%,20%;此外,疫情之下的运费成本上升、疫情下短期退货率、折扣以及配送费用均加大,也导致了桃李面包毛利率降低。
但实际上,桃李面包的营业成本数据虽然在逐年增高,但增长率却呈逐年降低趋势。以占比99%以上的主营业务面包糕点业务为例,2019-2021年的营业成本分别为33.37亿元、40.93亿元和45.57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7.29%、22.66%和11.34%,也就是说,2020年到2021年,面包业务的营业成本增长率已经开始降低。
如果按照中报数据计算,2022年公司营业成本增长率仍呈下跌趋势,2021-2022年半年报显示,面包糕点业务的营业成本增长率分别为36.62%和10.94%。
实际上,为了让利润重新回升,桃李面包曾在2021年11月份起对不同地区进行了涨价,但收效甚微。根据招商证券调研数据显示,公司第一轮提价平均幅度为4%,第二轮提价7、8月份开始,预计到四季度才能顺利传导。但事实上,桃李面包第四季度的净利润仍在同比下跌。
实控人家族疯狂套现超46亿
视线转向二级市场,桃李面包的实控人家族自公司上市以来就开始频频减持。
公开资料显示,桃李面包的实际控制人为吴志刚、吴学群、吴学亮、吴学东、盛雅莉五人,其中,吴志刚为集团创始人,与盛雅莉为夫妻关系,两人为吴学东、吴学群、吴学亮三人的父母。
除上述五人以外,桃李面包的前十大股东中也基本都是实控人家族成员,如盛利、盛雅萍、盛龙、盛杰均为盛雅莉的亲属。
从2015年上市时的持股比例来看,上述五名实控人均在上市以后减持了不少公司股份。彼时,吴学群持股26.1%,吴志刚持股17.85%,吴学亮持股15.89%、盛雅莉持股11.36%,吴学东持股6.66%。
而目前,五人的持股数目排名为吴学群、吴学亮、吴志刚、盛雅莉、吴学东,持股比例分别为24.37%、14.37%、9.48%、7.11%和1.31%。
实际上,早在2018年管理层限售股刚刚解禁之时,吴志刚、盛利、盛雅萍便抛出了减持计划,截止2019年3月该减持计划提前终止时,3人合计套现4.17亿元。
在此之后,实控人的减持计划更是密集发布。2022年7月12日,桃李面包披露了《桃李面包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提前终止减持计划暨减持股份结果公告》,这已经是吴志刚家族完成的第9次减持。
公告显示,在本次减持计划实施期间内,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吴志刚通过大宗交易和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合计减持1363.20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025%,减持总金额合计2.03亿元。加上前8轮减持,实际控制人吴志刚家族已经累计套现超40亿元。
同年11月,桃李面包又发布了一则减持公告,吴学东计划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股份数量合计不超过2180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64%。另一股东吴学亮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向其配偶肖蜀岩转让股份合计不超过486.1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0.36%,系一致行动人之间的内部转让,不涉及向市场减持。
截止2022年12月此次减持计划实施完毕,吴学亮完成了此次减持,吴学东有4100股未完成转让。意味着桃李面包自上市以来,实控人进行的第10次减持也顺利完成。
责任编辑:薄晓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