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好野味的精神“荒漠”需要文化滋养

日期:02-04
野生动物

近日,重庆巫溪警方成功破获一起特大跨省非法狩猎、收购、出售野生动物案,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3名,收缴狩猎枪支2支,查获涉案野生动物死体1000余只,涉案金额100余万元。专案民警介绍,被非法猎捕的野生动物包括毛冠鹿、中华斑羚、红腹锦鸡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月2日上游新闻)

对于一些饕客来说,野味不仅能满足口腹之欲,还被人为地披上了“食疗”的迷人外衣,具有滋补、养生等神奇功效。吃一些别人吃不到、吃不起的野味,也成为某些人彰显能耐的表现,是“脸上有光”的事情。这种扭曲的饮食文化,成为非法狩猎贩卖野生动物屡禁不止的思想根源。

美食不仅给人们带来生理上的满足感,也会给食客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感。一个自律自制的人,懂得美食不可辜负,却不能“食”无止境、“食”无禁忌,而是要树立起“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分寸感与界限感。可以肯定的是,食用野味有可能增加疾病传播风险,非法狩猎贩卖野生动物需要“紧箍咒”。

从散户、野味贩子到中间商再到销售给下家分销,利益相关者不惜绕过并破坏规则,形成了“狩猎—收购—运输—贩卖”于一体的完整利益链条,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打击非法狩猎贩卖野生动物,本质上是为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只有从源头减少对野味的市场需求,才能减少对野生动物的伤害。

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当下,一些人却忽视了丰盈自己的精神家园。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滚滚车轮,人们的“意义之网”在不断地重塑与更新,只不过,一些陈旧、落后的思想依然“慢了一拍”,成为一种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在环保观念不断深化、细化的今天,学会和野生动物和睦相处,努力成为“自然之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价值认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那些懂得保护环境和生态的人们,自然会得到更多的回报和激励。

保护生态环境,表面上会损伤短期的物质利益,实际上却会带来更长久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参与环保没有门槛,人人皆可为,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只有人人都拒绝食用野味,建立一种健康、科学的生活态度,保护野生动物才会更有社会基础。□杨朝清

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召开 罗增斌会见壹玖壹玖集团与天幕国际酒业客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