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呈现新年新气象:金融开放提速,外资机构在华展业不断扩围,投资更加便捷;多家外资机构投下“信任票”,上调对中国2023年经济发展预期,加速布局中国。
01
高水平金融对外开放蹄疾步稳
连日来,多家外资机构赶在春节前“踩点”拿到监管部门批文。
1月13日,施罗德基金获批在中国设立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成为继贝莱德基金、路博迈基金、泰达宏利基金、富达基金外的第五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
1月19日,上投摩根基金外资控股变更,摩根资产管理公司将全资控股,成为国内第六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自此,摩根大通也成为首家在本地法人银行、证券、期货、资产管理四大业务领域均实现全资控股的外资金融机构。
同一日,渣打证券成立,成为国内首家新设外商独资证券公司。据证监会批复内容显示,渣打证券公司注册地为北京市,注册资本为10.5亿元人民币,业务范围为证券经纪、证券自营、证券承销、证券资产管理(限于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努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二十大报告也再次强调,要保持开放定力,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当前中国金融开放提速,这意味着外资机构准入已进入常态化,中国资本市场也将迎来更多“真金白银”,进一步助推实体经济全面好转。
“在施罗德投资全球战略中,中国市场承担重中之重的角色”,施罗德投资集团全球业务主管李定邦(Lieven Debruyne)坦言,“多年来,我们为了更好满足中国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组建了一支具有本土经验的人才团队,具备在中国公开市场和非公开市场的投资能力,力求能为中国投资者提供更周全的投资解决方案。这次获准在中国设立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是我们在中国全面发展的关键一步,也大大增强了我们继续扩大在中国的业务和投资的信心。”
02
外资机构大举抢滩扩围
当下多家外资机构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加快抢滩中国市场,完善业务布局。
1月13日,威灵顿投资推出首只面向中国境内合格投资者的QDLP产品——威灵顿全球能源机会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威灵顿投资管理副主席、亚太区业务负责人顾苏君(Scott Geary)说,“我们很早就看到了中国市场蕴藏的巨大发展机会,并自2007年起,一直为中国的机构客户提供服务。此次推出的产品是威灵顿投资在中国业务拓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市场对我们全球增长至关重要,我们将持续为满足国内投资者日益增长的资产全球化配置需求做出努力。”
1月18日,德意志银行集团也宣布已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完成首笔熊猫债券发行,以3年期优先票据共筹集10亿元人民币。此次交易是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后,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的首只熊猫债券。
德意志银行管理委员会委员、亚太区首席执行官慕文泽(Alexander von zur Muehlen)表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当下持续增加的国际投资者和发行人活动是中国资本市场扩大开放并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德意志银行很荣幸能够参与其中,我们十分看好中国市场的业务潜力,期待在提升中国市场的国际参与度方面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03
新年更看好这些投资机会
对于兔年中国经济的展望,多家外资机构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和期待。
富达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投资策略总监戴旻表示,预计工业生产可能会在春节后快速恢复。再加上,当前较高的超额储蓄水平,以及防疫政策放开后消费倾向的显著回升,均会对消费的反弹形成有力支撑。此外,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也不断加速市场信心的恢复。
对此,富兰克林邓普顿环球投资首席投资官Manraj Sekhon也表示,“中国防疫政策的调整加速了中国经济复苏,当下政策重心重新聚焦于促进增长和提振消费信心。对市场而言,这次转向是至关重要的。”
瑞士百达财富管理新兴市场策略师郝立安(Julien Holtz)表示,“虽然中国股票,尤其是离岸股票的估值从2022年11月开始急剧反弹,但目前仍相对处于中性水平。目前经济基本面、技术指标都有利于中国股票的重新评级,为此,我们调高了MSCI中国指数在2023年底的目标价至76港元,以目前价格计算,这意味总回报为8%(以美元计)。”
在谈到更看好哪些投资板块时,施罗德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公募业务(筹)首席投资官安昀告诉记者,“当前全球利率上行周期或已近尾声,预计全球资金将重新回流新兴市场,中国将是较有吸引力的区域,国际配置资金或将回流中国,引起中国股票的估值扩张。在投资板块方面,我们更看好能源转型、制造升级和内需复苏带来的投资机会。”
“制造升级是中国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键之路,也符合目前政策的导向。内需复苏主要是指房地产产业链和消费服务业。在目前政策放宽的背景下,相关行业的右侧投资机会才刚刚开启。”安昀补充道。
来源新华财经
责任编辑:刘德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