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新用户注册,滴滴的整改结束了吗?

日期:01-17
滴滴网络安全滴滴出行数据安全

带动整个网约车平台市场进入良性循环

被按下拉新“暂停键”一年半的滴滴,在虎年尾声宣布重启。

2023年1月16日,滴滴出行官方微博发文称,即日起恢复“滴滴出行”的新用户注册。

滴滴出行表示:一年多来,公司认真配合国家网络安全审查,严肃对待审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经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同意,即日起恢复“滴滴出行”的新用户注册。后续,公司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平台设施安全和大数据安全,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2021年7月2日,距滴滴赴美上市仅三天,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审查,停止新用户注册。两天后,“滴滴出行”App被要求下架。

恢复新用户注册,对滴滴来说意味着整改已经结束了吗?监管释放了哪些信号?

图/视觉中国

图/视觉中国

滴滴的大麻烦结束了吗?

2022年6月,滴滴正式从美股主板退市,报收2.29美元/股,股价相比14美元的发行价下滑超80%,市值蒸发超750亿美元。

当年7月21日,网信办查明滴滴公司共存在16项违法事实,对滴滴罚款80.26亿元人民币。

在2022年7月国家网信办公布的滴滴16项违法事实中,涵盖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等8个方面,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但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许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滴滴的整改围绕着如何从系统上建构一套内部的治理体系,在产品的研发和对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更好维护个人信息的权益和保护国家数据安全。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旭认为,经过一年半的整改,滴滴出行经监管部门同意恢复新用户注册,说明监管部门已经首肯了整改成果,涉及的16项违法事实也得到相应解决。

不过,刘旭表示,即便监管部门已经通过整改,也不能排除会有用户对滴滴提起相关诉讼或者检察院对滴滴提起涉及个人信息安全的公益诉讼。

滴滴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和海量数据。根据其招股书,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里,滴滴全球年活跃用户为4.93亿,全球年活跃司机1500万。这曾引发用户对个人数据泄露的担忧。

“对于滴滴而言,涉及到的用户信息非常庞杂,所以务必要高标合规,严格遵守监管部门的要求。”刘旭说。

“对消费者也应尽量透明,收集个人信息一定要征求消费者意见,对于用户信息保护、大数据合规能够定期披露。”刘旭认为,滴滴不应恣意扩大收集信息范围,违法收集的数据应该及时删除,合法收集的信息要依法妥善保管或依规钝化处理,以此争取用户和投资者信任。

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作为超大型交通平台,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可能带来国家数据安全的严重风险。许可表示,若滴滴一旦被认定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下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将承担着非常高的维护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义务,这对于中国网约车企业合规来说,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个人信息保护之外,数据安全也涉及到跨境上市的隐忧。

网络安全审查发生在滴滴在美国上市两天后,分析认为,这与中美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要求有关。2009年,中国证监会、国家保密局和国家档案局曾经出台一份文件,《关于加强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要求“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过程中,提供相关证券服务的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在境内形成的工作底稿等档案应当存放在境内”。而在2021年3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中,对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提出了更多的信息披露要求。

在启动美股退市时,滴滴曾同时宣布开启港股上市。不过在2022年5月,滴滴称在退市和网络安全审查整改措施完成前,不会申请其股票在其他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意味着赴港上市也宣布暂停。

若滴滴重启赴港上市,是否同样面临跨境上市的监管问题?许可表示,在《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中,对于境外上市的限制是赴国外上市,香港上市显然不属于赴国外上市的情形,所以不会引发网络安全审查,香港也属于中国的主权范围之内,不会引发数据安全的问题。

中美数据跨境问题也有所缓和,在滴滴被罚款后,2022年8月26日,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签署了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协议,允许美国监管机构对于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审计机构进行检查和调查,包括审查上市公司的审计底稿。许可认为,这意味着中美两国就赴美上市中的数据跨境问题已经有了基本共识。

抽成更透明了吗?

在数据安全之外,滴滴等网约车平台对于司机权益的保障也颇受争议。

2022年12月30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滴滴出行等15家主要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公司进行了提醒式约谈,认为部分平台公司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随意调整运营规则、侵害从业人员和乘客合法权益、潜藏安全稳定风险隐患等问题,影响交通运输新业态健康发展。

在平台主体责任落实上,以滴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一直采用的是“轻资产”运营模式,平台不直接与司机签订劳动合同,不存在劳动关系,而是与第三方劳务公司合作。这使得平台容易从劳动者权益保护中“隐身”。

许可认为,滴滴和一般互联网企业不同,它提供的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服务,而线下涉及到的乘客和从业人员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问题重大。滴滴能否做好平台的安全保障,是仍然需要解决的问题。

“开放新用户注册之后,滴滴需要跟新加入平台的司机说明,尤其是在出现交通事故、意外伤害,平台的责任是什么?”刘旭说,“滴滴是行业龙头,也应做到行业表率,带动整个网约车平台市场进入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网约车平台长久以来被诟病的是平台抽成比例过高、抽成不透明,也损害了从业者权益。滴滴网约车公司CEO、司机生态发展委员会主任孙枢曾回应,2020年,滴滴网约车司机收入占乘客应付总额的79.1%,抽成高于30%的订单占总订单的2.7%。

许可认为,相比于出租车政府指导价,网约车平台抽成是一种市场竞争行为,对其监管应立足相关合同约定和平台规则是否侵害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刘旭也表示,滴滴市场规模庞大,其他竞争对手暂时还不能够对其形成有效竞争约束,所以需要让定价更透明化。

从2021年整改开始,网约车行业在抽成上有了一系列变化。在滴滴网约车抽成“透明化”不到一个月,孙枢表示,滴滴抽成高于30%的订单比例从2.7%下降到了0.03%。滴滴还在2021年8月上线司机透明账单,可一键对比乘客车费。

不过,刘旭认为,即便提高了抽成透明度,也并不代表司机收入也相应提高。

“滴滴的派单算法并不由司机决定。”在刘旭的调研中,司机收入很大程度上受平台派单情况影响,但由于派单模式并不透明,加上滴滴默许未合规司机在平台抢单,也会对合规司机造成不公平竞争。

迎来一个业务回暖的时机

截至2021年底,滴滴出行的合规率仅为43%,旗下的花小猪仅为28.6%。

对于网约车平台来说,维持估值需要抢占市场份额,也因此对未能获得网约车证照的驾驶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经过一年多的整改,网约车行业的合规率明显上升。交通部发布的2022年11月月度合规数据报告显示,当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01万本,首次突破500万,车辆运输证206.4万本,滴滴出行订单合规率达63.1%。相比于两年前,这个数字有大幅突破,但离完全合规还很遥远。

刘旭认为,订单合规率偏低会埋下更多安全隐患,而且客观上会导致非合规司机、车辆通过在网约车平台上抢单,抢占合规司机、车辆本应可以获得的收入,造成不公平竞争。

刘旭分析:“如果监管不到位,平台企业在地方运营的分公司或承包商,就可能铤而走险。这需要监管部门加大投入,此外传统出租车司机行业协会也可以一起参与监督。”

国家发改委城市交通运输研究中心主任程世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整个行业合规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没有达到理想程度。这要求一方面相关的监管执法要到位,另一方面企业要主动合规。对于一些和实际需求不吻合的准入门槛,也需要调整。

程世东表示,在平台企业整改工作基本到位后,应让其继续健康发展。

恢复新用户注册,对滴滴来说意味着什么?刘旭表示,由于国内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当下出行的需求增加,对于滴滴来说,会迎来一个业务回暖的时机,迅速提高其营收水平。

一些行业受疫情影响,失业人员上升,一部分人选择门槛较低的网约车行业进行过渡。在春节前夕,滴滴更容易通过优惠措施来吸引新司机。

刘旭认为,“滴滴为待业人员提供了灵活就业的一种可能性。”

下架整改一年半,滴滴的市场地位并未发生彻底改变。根据中泰证券研报,2018年滴滴市占率最高达到91%,到2021年订单口径市占率下降至74%。易观数据显示,2022年9月滴滴出行的市场占有率为77%。海通证券也称,滴滴市占率在2022年5月下滑至69%。

虽有明显下滑,但滴滴仍然是市场龙头。

“开放新用户注册后,如果滴滴确实能够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适合出行的节假日营造安全、可信任的运营环境,对其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会很有帮助。”刘旭说。

记者:蒋芷毓(jiangzhiyu@chinanews.com.cn)

责任编辑:张迪

地方两会观察|从地方两会看应对老龄化社会新举措 生态环境部:2023年将推进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