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在患者抵达医院后,急救人员和医院接诊人员的衔接工作尤为重要。为了避免“担架滞留”现象,医院是如何进行急诊分流和收治衔接工作?记者来到杭州浙大二院滨江院区进行采访。
在浙大二院滨江院区急诊中心,一个小时之内有10多辆救护车接连抵达。针对急救数量快速增加的情况,如何让患者送得进且进得快呢?
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徐善祥:对于这些急诊病人来了以后,要有快速评估以及紧急处理、高效分流。
记者看到,院区内开设了呼吸综合门诊,可以分流部分患者。其次,分诊护士团队也起到了协调和调度管理作用。患者被急救车辆送到急诊大厅后,护士要尽快进行分诊查体。
浙大二院滨江院区急诊医学科护士长杨旻斐:(这位患者)氧饱和度还可以,但是您看他的呼吸形态是很差的,护士判断了以后,要做一些基本的生命体征评估。基本上120(急救车)送到现场,30秒的时间基本上就做了简短的评估,就进入抢救室。
畅通分诊渠道,只是降低急救“担架滞留”时间的第一步。由于近段时间患者大幅增加,原有的ICU医护力量远远不够。对此,浙大二院滨江院区着重对重症病区进行了快速扩容,ICU床位从原来的50张增加到159张。
浙大二院滨江院区监护病区三区负责人麻醉手术部副主任邬伟东:根据医院内统一的调配,从人员、从设备,我们增加了很多呼吸机、监护仪,这些(设备)很多都是从各个地方调配过来,甚至有从手术室里面拉出来,反正集中全院所有的力量。
此外,互联网远程诊疗也起到了为急诊通道分流的作用。通过远程联合会诊系统,浙大二院专家团队可以与其他地区的医疗团队,通过视频及在线监测数据的方式,同步会诊一位急救病患。
浙大二院综合ICU主任黄曼:在部分地区,我们也实现“云端”下达医嘱,我能够完全看到这个病人所有的电子信息系统。这样的话,相当于这个病人我们能够实现跟他们(当地医院)一起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