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香港大学急诊医学系临床助理教授卫家聪也是一名急诊科医生,今年2月,他经历了香港大规模感染奥密克戎的高峰,又在4月回到深圳的医院接诊,目前是该院新冠病毒治疗的负责人之一。
香港当时的情况与目前内地有何异同,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什么样的经验和借鉴,为此我们采访了卫家聪,以下是他的回答。
三联生活周刊:您在深圳观察到的门诊情况,跟在香港经历的,有什么相似和差异的地方?
卫家聪:相似之处主要是,波峰来得一样快和凶。
深圳这边,过去3、4个礼拜感染持续发酵,上个礼拜末迎来了第一次高峰,正好是圣诞节前后。上上礼拜六(12月24日),是我们医院求诊人数最高的一天,急诊超过1000人,发热门诊近800人。我们医院还不在居民密集区,都达到这个水平,可能其他的三甲医院会更多。
过去几天开始,求诊人数稍微低了一点,但还是保持在相对高的水平,没有明显下降。当时香港也是这样,很急地上升,然后平稳,然后又来了第一个波里的小波。
不同的地方是,香港院内感染的情况更严重。当时香港因为波峰来得太迅速,一些医院直接把整个病区改成阳性病区,甚至骨科医生、外科医生、眼科医生都出动,来救治新冠患者。目前我们在深圳这边,还是要保持一定程度的阴、阳配搭,就是骨科、外科等相关科室会区分阳性病区和阴性病区,为不同的病人提供服务。肺炎病人主要由呼吸科来看,呼吸科就会有好几个阳性病区。每个科室基本上可以自己照顾,也不会交叉管理,因此,院内感染情况没有香港严重。
图|人民视觉
但高峰期深圳医院内医护的减员更多,比如我的同事里,目前大概有一半已经感染,香港当时在高峰期没有这么多。一方面可能是目前的病毒感染更快,另一方面,我个人猜测也和医护人员穿戴的防护服有关。
目前我们在深圳穿的是“大白”防护服,8小时、12小时地在病毒很多的地方工作,因为怕麻烦,大家很少去洗手间,也不好休息,脱下大白又很累,另外,喝水、休息等活动都受到影响,这些都会影响医护人员的身体情况,更难抵抗病毒。口罩也是,N95戴了10多小时,呼出来的水汽就在里面,越久越不舒服,反而造成口罩的位置移动,出现空隙,更容易吸入病毒。香港当时穿的是蓝色隔离衣,虽然看起来防护效果不如“大白”,但容易换,也不贵,可能两三个小时就换一次,衣服暴露在病毒下的时间短。口罩也是戴的类似KN95的口罩,更舒服、更便宜,大家换得勤,吸入病毒的风险反而可能有所降低。
另一方面,香港老人重症的出现高峰,不像大陆这样,会延迟出现。香港当时老人院(养老院)感染暴发与社会面高峰期同时来临,可能是因为香港大部分老年人都在老人院里,而老人院里一个老人感染,容易引发整个院的感染。大陆这边,老人都住在自己家里,社会活动少,感染得更慢,加上医院人头攒动,很多老人也怕来医院,经常要发展到难以忍受才就医,所以出现了错峰。
过去一个星期,我们在深圳接到的求诊人数虽然有所减少,但病人病情更严重、复杂,比如最开始来看病的人可能只是咳嗽、流鼻涕、痰很多,严重一点的有呼吸困难,后来就会出现脓毒休克、多重器官衰竭,甚至一来就要心肺复苏。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数据说明,过去的一两个星期,每天下午会有四五个患者需要ICU会诊,也就是可能要转入重症科,每天晚上大概会有一两个患者需要,之前一整天才一个左右。
重症的比例两个地方差不多,但分类有点不一样,深圳这边“白肺”多一点。香港则是感染导致其他的基础疾病加重多一点。特效药的供应两边也有差异。之前我们是两位数的供应,现在刚刚到三位数,有100多盒,我感觉供给和真正的需求之间还差很多倍。
图|人民视觉
三联生活周刊:您刚提到,您在深圳遇到的重症患者,“白肺”比例比香港高,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白肺”病人?
卫家聪:一般来说,新冠病毒在体内的潜伏期大概是3到5天,感染后发病的两三天里会出现感冒症状,如果不处理好,再经过两三天的恶化就可能产生白肺。当然,每个步骤的实际发展速度还是会有个体差异。我们很难用肉眼去看自己是不是白肺,但白肺一般伴随有咳嗽、很多浓痰和发烧。
我在深圳急诊室看的病人,几乎80%~90%在急诊出现的人,肺都有某个程度的变化。老人感染,还出现一些呼吸道症状的话,白肺的比例比别的群体高很多,有60、 70%甚至更多。特别是有基础疾病或是本身就有心衰的老人,可以在几个小时内恶化。中午感觉不对劲,下午就已经严重得不行。
“白肺”比例高,送医时间较晚是重要原因之一。另外,我个人觉得还是和吸烟有关。深圳市2018年成人慢病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18岁以上成人的吸烟率为16.88%。其他地方更高一点,中国控烟办的调查显示,2020年,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云南和贵州超过30%,还有9个省份比例在25%-29.9%之间,南北都有。吸烟的人,很多肺部本身就有一些基础疾病,或者心衰。另外,北方天气冷,大家都开暖气,不开窗户,空气不流通,病毒就会集聚,变得浓度高,可能也有关系。
图|视觉中国
三联生活周刊:因为最近有关肺炎的讨论,很多人都担心自己是肺炎,去医院排队拍CT,您怎么看待这件事?
卫家聪:所有微生物导致的呼吸道感染,特别是下呼吸道感染,都可能转化为肺炎。所以除了新冠,流感或其他呼吸道疾病都可能导致肺炎。
确诊肺炎,好多时候是根据临床情况来判断的,CT就是用影像证实感染及涉及的范围。如果一个人很正常(没有症状),拍的片有一些问题,并不能说明肺部感染,有可能是小时候的遗漏下来的都可能。所以CT有定性的功能,但对于给药用处不大。
现在很多人都要求做CT,我好多同事也会安排,但实际上还没做,就能预测是什么样的,因为临床症状能看出来。通常我是会按照病人当时的症状,比方说他已经咳嗽,还有痰,查体时发现啰音特别明显的话会安排CT,如果是普通的感冒型的咽喉痛就不拍。
湖北恩施:医务人员阅肺部CT片(图|视觉中国)
三联生活周刊:目前在门诊上,会做区分新冠和流感以及其他肺炎的测试吗?
卫家聪:我们医院在深圳这边暂时没有,基本上大家都只看是不是新冠,不会做流感病毒的检测,也没有人去做痰的培养。这个其实有些危险,虽然流感和新冠都是呼吸道出现症状,但在用药会有所不同,也存在合并感染的风险,合并感染后致命的比例更高,因为流感本身也可能致命。但现在没有做测试,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具体情况。
香港之前会做这样的测试,送进病区时会做鼻拭子,筛查看到底是新冠、流感还是肺炎等,根据出来的结果可以做更精准的治疗。不同的病给不同的药,比如流感我们就给奥司他韦治疗。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知道,流感和肺炎都有疫苗,其中流感疫苗每年都会更新,肺炎疫苗则是最近才开始被国人重视,如果这些疫苗都注射的话,在当前的情况下有哪些注意事项?
卫家聪: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可以同时接种,香港是手臂左边一针、右边一针处理。注意事项主要看有没有出现过敏症状,比如说皮疹。整体来说没有特别的风险,流感疫苗已经有很多年了,较为成熟,新冠康复的人随时可以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同样如此,像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是肺炎链球菌疫苗,是预防细菌性肺炎的疫苗,也很成熟,可以和新冠疫苗同时接种。
三联生活周刊:对于一些免疫系统有缺陷的患者(如肿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无法产生抗体怎么办?甚至免疫力比较弱的人,有可能反复高频地感染吗?这种情况是否有医疗上的解决方案?
卫家聪:只能说尽量保护好,吃得好一点,希望多点蛋白质,身体可以多产生抗体。很多癌症化疗的人,可能已经用药物把所有免疫系统的功能都抑制了,能做的就是,出现病症后立即送进医院,放在隔离病房里,即使很轻微。感染了之后我们只能用药去抑制病毒,对于产生抗体还是无能为力。
免疫力低的人有可能反复高频地感染,所以在香港,高风险的人接种疫苗的频率会高很多,可能两、三个月就打一次。医学上暂时没有解决办法,确实有些针药可以刺激身体制造白血球,但是价格很贵,打一针也不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只是促进一点而已,到不了正常人的状态。
图|人民视觉
三联生活周刊:新冠后,很多人会卧床休息,但也有医生提到,新冠后保持呼吸道畅通很重要,而卧床并不利于保持呼吸道畅通,中间的界限在哪里?
卫家聪:我们的肺部并不是随时都100%使用,很多气泡平常都闭着没有用,闭得太久,里头的分泌物容易出现感染,所以需要运动、让自己深呼吸,就可以打开多一点的气泡,减少感染,促进肺功能。
外科手术之后,有一些病人做完全麻手术醒过来,麻醉科医生会给他一个玩具,比如气球,让他用劲吹,就是为了促进气泡扩张。简而言之也不能卧床太久,要起床慢慢走动一下。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出现了很多关于病毒性心肌炎的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病毒性心肌炎,您的临床经验是什么样的?
卫家聪:香港大学之前做过研究,发现青少年接种复必泰疫苗后,心包炎、心肌炎的频率确实比科兴高,但是症状比较轻微,比如胸闷,可以用简单的消炎药处理,不会很严重。国内现在没有复必泰,所以这个对大家的参考意义不大。
我们现在所讨论的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攻击细胞引起,病情相比普通的心肌炎会更严重,比如心跳紊乱、呼吸不顺,胸腔不舒服,生命体征也出现问题。关于新冠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一是国外这块的文献研究不多,说明国外病例不多或者不严重;二是在临床上,我还没有听我深圳的同事说遇到过。但是中国的疫苗等等和国外也不一样,具体情况我们还是要等这一批感染过后才清楚。
责任编辑:祝加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