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二十九届“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2月21日,2022年上海慈善论坛如期在线上举办。本次论坛以“慈善公益与共同富裕”为主题,共同探讨公益力量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功能作用,并寻求促进公益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上海慈善论坛由上海市民政局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文汇报社主办;上海研究院现代慈善研究中心承办,是一个在新时代历史背景下,根据我国慈善公益事业的新使命、新重任应运而生的学术论坛。论坛紧扣时代脉搏,聚焦慈善事业发展热点,前五届论坛分别以“现代慈善与社会转型”、“互联网·创新慈善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慈善在行动”、“建国70周年·现代慈善新征程”、“慈善公益与脱贫”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慈善组织的实践与思考•财富传承与慈善公益”为主题。
中华慈善总会为论坛召开发来贺信,充分肯定了近年来上海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取得的成绩。贺信特别指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自 2004年开始,每年都联合专业学术机构举办一届“上海慈善论坛”,总结中国尤其是上海的经验,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慈善事业理论和实务方法,为推动慈善事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论坛特邀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蔡昉;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培林和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钟燕群出席并围绕论坛主题分别做主旨发言。
蔡昉指出,过去在发展阶段上,我们的目标是发展经济,做大“蛋糕”,然后去分好“蛋糕”。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就是说只有分好“蛋糕”才能做大“蛋糕”。所以,实现“共同富裕”在如今尤为重要。
李培林院长以“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思考”为题,发表了对我国慈善事业的定位、我国慈善事业的潜力、我国慈善事业的动力以及发展我国慈善事业举措的看法。他指出:上海市是我国最发达、最现代化的城市,要认真总结上海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努力提炼出一些对促进全国慈善事业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制度架构和发展路径。
钟燕群理事长在发言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慈善文化是中华文化体系中的优秀文化传统,基于传统文化,我国慈善事业在新时期必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面向未来,要加强慈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慈善生态;多维度、多渠道拓展慈善资源,扩大第三次分配的体量;弘扬慈善精神,进一步助推慈善文化传播。以慈善为主渠道的第三次分配,一定能够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上海大学党委书记,上海研究院院务委员会主任成旦红代表主办方致辞。论坛开幕式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首席专家、上海研究院现代慈善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主持。在开幕式上,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与上海研究院签署了双边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围绕国家和上海市慈善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谋细研,开展理论研究、决策咨询研究和专题项目合作。
在主题研讨环节,来自京沪两地和政产学研各界的专家学者交流分享了各自对慈善事业和共同富裕的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团以“乡村振兴是中国大公益”为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吕鹏以“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的方法论”为题;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健以“第三次分配与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题”为题;上海乐扬红树林慈善公益中心理事长白莉以“专业与爱守护未成年人正向成长”为题进行了分享,上海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文学国对以上发言进行了点评。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徐家良以“基层慈善的空间与发展新趋势”为题;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高级经济师施蔷生以“大力推进行业公益组织参与共同富裕”为题;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周旭峰以“公益金融与慈善发展”为题进行了分享,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杨雄对以上专家的发言进行了点评。
论坛尾声,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上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克斌对论坛进行了总结。2022年上海慈善论坛圆满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