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数商兴起 这门“生意”怎么做?

日期:12-17
上海市

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兴起,数据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第五大生产要素。2022年甚至被视为数据要素市场化探索元年。一个全新的行业,数商就此出现在了人们视野之中。

什么是数商?

视频|数商兴起 这门“生意”怎么做?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是全世界球迷的狂欢节,而它也成就了一个数商企业的快速发展。

传球、进攻、射门,卡塔尔世界杯上,这场德国对阵日本的比赛实时赛况,正以动画直播的形式,呈现在球迷眼前;同时,双方球队的阵容信息、球员传球次数等赛场表现,也一目了然。数据以人工智能视觉识别和现场人工采集等方式获得,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清洗、校验和关联等“二次处理”,形成世界杯赛事积分榜和赛况动画直播,辅助球迷观赛。世界杯期间,相关赛事数据每天触达用户超过1亿人。公司负责人钱硕告诉记者,这些数据会卖给一些体育媒体,还有国内的搜索引擎。不过,今年他们还收获了一些意外的客户。“外卖平台、支付平台、电商平台以及手机厂商,都会采购世界杯的数据来服务于他们的客户”。

在钱硕看来,随着数字化日益进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数据交易今后一定会是一门“大生意”。对此,上海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惠志斌表示,狭义的数商指的是数据中间商,是国外的一个“舶来品”。如今,数商的概念已经被放大了许多。就目前来看“从事数据商业价值挖掘的各类商业主体”都能被称为数商。

视频|数商兴起 这门“生意”怎么做?

数商手里的数据如何交易?

眼下,在世界杯赛事基础上,钱硕所在企业的数据团队正整合英超等主流足球赛事赛前、赛中和赛后信息,打造“足球数据产品”。他们的数据交易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点对点”,客户直接向他们购买;另一种,则是通过专门数据交易所。他们也正在积极申请在上海数交所挂牌。对他们而言,挂牌的好处是“可以让更多有这方面数据需求的潜在客户发现并找到他们”。更重要的是,在数交所交易,“能解决确权、安全”等等问题。

我国的数据交易产业最早起步于2014年。当年年底,贵州成立了全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随后4年,又有多地设立了数据交易平台。今年以来,更先后有湖南、广州、苏州、深圳等数交所挂牌。数据显示,全国潜在数商数量大约在192万家。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川渝地区。

数据交易蓬勃发展的同时,数据要素市场却存在交易“五难”问题,即确权难、定价难、互信难、入场难、监管难。对此,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曹啸表示,中国数据要素市场目前正处于初期培育阶段,市场主体的培育对于整个数据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需围绕数据要素市场的数据供应方、数据需求方、数据中介服务方、政策制定方、市场监管方、平台运营方、第三方服务商等市场参与者,建立完善的市场规则体系。

视频|数商兴起 这门“生意”怎么做?

隐私与利益如何平衡?

今年初,国务院印发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提到,探索“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交易范式,在保护个人隐私和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分级分类、分步有序推动部分领域数据流通应用;近期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的要求;2020年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则指出,要通过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过程中,建立数据交易所只是第一步,数据作为一项新型生产要素,在交易实践中还面临隐私保护、安全合规等多方面约束条件。

“数据交易首先要解决数据来源问题。”惠志斌说。2021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律体系的顶层设计已逐步完善,但企业在开发利用数据资源、依法参与数据交易时面对的法律边界仍不明确。

他认为,如何依法合规开放交易数据、如何保障企业自身数据权益、如何应对多部门监管要求是目前困扰企业的主要问题。在缺乏具体规范指引和有效安全评估的情况下,企业出于风控考虑,不愿开放数据资源,也不敢对来源不明的数据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在旺盛的数据需求和相对不足的数据供给之间,存在着一道看不见的壁垒。

如何在数据保护与数据价值的合理利用之间寻求平衡,打破数据供需壁垒,保障隐私安全和数据主体权益,促进数据融合应用,隐私计算等多种前沿技术提供了可行性路径。

曹啸表示,眼下全国掀起了新一轮的数据交易市场建设浪潮,多地政府、企业争相入局,抢滩数据交易新赛道。不过,我们仍需清醒地认识到,数商生态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还需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探索创新。在这其中,我们也期待更多的“上海智慧”、“上海方案”不断涌现,通过新业务和新场景,让数字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秦扬轲朱声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李强作重要讲话 新华述评:成果来之不易 启示弥足珍贵——三年抗疫实践系列述评之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