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象“龙龙”跟着专职驯养员外出觅食(1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新华社昆明12月6日电(记者浦超孙敏江文耀)冬日暖阳下,云南省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象舍旁的空地上,十多位身穿绿色衣服的专职驯养员和管理人员围坐在一起,学习亚洲象保护相关知识。
旁边草地上,7岁的小象“羊妞”和不到2岁的幼象“龙龙”正在玩耍,附近森林里还有几头大象正在啃食野草。
2021年7月,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一头约两个月大的亚洲象因左前腿受伤溃烂感染,无法跟上象群被遗弃。西双版纳州多部门联合实施紧急救助,这头幼象被送到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安置治疗,起名为“龙龙”。一年多来,在专职驯养员的悉心照料下,“龙龙”逐渐康复、茁壮成长。
专职驯养员带着救助象准备进行野外生存训练(1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位于云投金孔雀旅游集团野象谷景区内,是我国目前唯一以亚洲象收容、救助和繁育研究为核心的科研基地,先后参与野生亚洲象救助20余次,成功救助野生亚洲象10余头。
野象谷景区常务副总经理洪喜介绍,近10年来,该中心通过人工辅助方式成功繁育出了9头小象。
专职驯养员王波在给大象检查身体(1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被铁夹夹伤的幼象、不慎走失的孤儿象、意外受伤的母象、争夺配偶打架受伤的公象……这些野生亚洲象曾经身心受创,带着恐惧和伤痛来到这里,在专职驯养员的精心照顾下,伤口慢慢痊愈,野外生存能力逐渐恢复提升。
救助回来的大象每天都会在专职驯养员的陪伴下在森林里自由活动,学习辨认和取食天然植物,练习野外生存技能,进行野外生存训练。“专职驯养员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照顾救助回来的野象,时间长了,不管大象还是小象,和专职驯养员的关系都非常融洽。”33岁的专职驯养员王波已在这里工作7年,每天,他要给小象“羊妞”检查身体,测量体温,查看口腔和象腿,定时喂食物和水,带它到森林中进行野外生存训练。
野象谷景区大象医生保明伟在为大象检查身体(1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中心经常组织专职驯养员学习,在亚洲象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上下功夫,探索保护救护(助)新模式,不断激发公众生态保护意识。”亚洲象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野象谷景区大象医生保明伟说。
2021年,亚洲象的北上南归之旅让栖息地西双版纳吸引了全球目光,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亚洲象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目前,经常在野象谷景区周边区域活动的野生亚洲象约有80头。洪喜介绍,该中心设立了观测保护小组,对周边出现的野象进行追踪、观察和记录,及时预报野象出没的时间、地点、种群、行走路线等,同时构建了野象出没安全预警机制,建立了亚洲象血常规、生化数据库,为亚洲象的医疗研究和救助提供科学参考,提高野象救助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