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与德国艾伯特基金会12月1日通过线上举行中德人权研讨会,主题是“突发事件应对中公共利益与个人权益的平衡”,与会人士德方包括法官、议员、医生、前政府官员,中方包括专业研究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等。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左锋在开幕致辞中引用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的一句名言,“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左锋指出,中德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不同,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甚至有分歧,这是很正常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1999年,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与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开启了人权领域交流对话,迄今已共同举办12届中德人权研讨会和4届中德人权发展论坛,为增进两国在人权领域的相互理解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届论坛聚焦如何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
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司长陈胜介绍,中国坚持以防为主、预防第一的思想,建立完善风险防控体系,2013年到2021年中国平均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较2000年-2012年均值分别下降87.2%、87.4%和61.7%,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全国范围完成6大类22种灾害致灾信息、27种承灾体信息调查,开展针对性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
地震监测方面,全国大部分地区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5级,国内地震实现2分钟自动速报。在国家整体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中,组建一支20万人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作为“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
陈胜表示,希望“中国成果中国经验”助力更多国家和地区提高自然灾害防范应对能力,也愿为中德两国在人权问题上互学互鉴、共同进步作出贡献。
针对新冠疫情的综合防治,德国前司法部长赫塔·多伊普勒·格梅林女士表示,无论是德国还是中国,大家都有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国家要保护公民的生命、保护我们卫生系统正常的运行,但同时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她介绍,德国8200万人口中已经有3600万人感染过新冠,疫情大概造成了15.8万人的死亡,死亡数字多于正常年份,新冠带来的后续影响还不清楚,人们还是有点担心,眼下德国每周大概要死亡120人,所有这些数据是由科赫研究所每天公布的,现在为止德国的疫情还没有造成医疗资源的挤兑。
工作在德国防疫第一线的急诊医生丽莎·费德勒在德国非常有名,她曾经出席政府的新闻发布会,号召人们踊跃参加病毒检测,她积极主张采取更为主动的预防措施应对新冠。她说,德国的数字化不尽如人意,与新冠疫情相关的统计数据特别少。比如,得新冠后遗症的人有多少,疫苗接种数据等等,“我们这方面需要努力,我们自己觉得数据没有的话就很难说服别人。”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在研讨会中对中国的防疫现状和决策过程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梁万年指出:“在国际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可能在防控的策略和具体的措施上是有差异的,除了疫情的因素以外,一个国家的防控理念,什么是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也是有重要影响的,中国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进行防控的一个根本的遵循。”
(总台记者孔琳琳)
责任编辑:刘德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