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父亲将母亲娶进门,母亲带来的嫁妆中除了木柜、木箱,最值钱的就是一台凤凰牌缝纫机。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村里人穿衣服缝缝补补全靠手工,自从我家有了缝纫机,左邻右舍的婶子大娘都带着需要缝补的衣物来到我家,排队等着我母亲帮忙缝补。记得邻居英姐准备结婚的时候,她送来很多布料,母亲还是第一次帮别人缝制衣服、被单、蚊帐、门帘、枕套等新娘陪嫁品,有点无从下手,经过几个夜晚的裁剪,英姐终于顺利地穿上新衣服走进她的婚姻殿堂。英姐为了表示感谢,专程到我家送礼,母亲无论如何都不愿收,还说:“农忙时节你们帮了我很多忙呢,我只是举手之劳,看着你幸福,我也很高兴……”
小的时候,我常常坐在母亲身旁,看着母亲脚蹬踏板,享受“哒哒哒、哒哒哒……”的机器声,那声音是我今生听过的最好听的声音。一段又一段的布料经母亲的双手变成能穿在身上的衣物;破了洞的衣服,经过缝纫机的加工,变成一件结实好看的新衣服。后来,我渐渐长大,多么希望能在春节的时候穿上从集市上买的新衣服。一天晚上,我故意拿着多次缝补的衣服向母亲央求,母亲心疼地说:“女儿啊,妈给你缝一件,等到卖了猪仔再买新裤子吧。”我带着哭腔,委屈地躺下,母亲安静地抚摸着我,没有说话。到了半夜,我迷迷糊糊听见一阵“哒哒哒”的声音,我揉搓着眼睛,只见母亲在泛黄的电灯光下,轻缓地踩着缝纫机踏板,帮我裁剪新裤子。看着母亲微微驼背的身影,我鼻子一酸,捂着被子,眼角不自觉流下泪水。第二天起床,看见床头整齐地摆放着一条崭新的裤子,摸着这条裤子,我知道母亲昨夜一定熬了一整晚,看着母亲眼中的红血丝,我再也没有和母亲提买新裤子的事。
时光如流,岁月如梭。母亲的缝纫机伴随了她近三十年,她为我们一家人缝缝补补,又为乡亲们缝针走线。如今,国富民强,商场上售卖的衣服越来越多,样式应有尽有,人们生活越来越好,都直接购买现成的衣服了。母亲也年纪大了,眼睛越来越昏花,她的缝纫机逐渐被冷落了。
这台缝纫机早已完成了历史使命,母亲却依旧把它摆设在自己的卧室里,机身被擦得锃亮,盖着一张漂亮的棉布,小心地保存起来。(百色市田阳区纪委监委)
每每看到这台缝纫机孤独地待在角落里,母亲总会说,这是我们的传家宝。这些年,母亲和父老乡亲们邻里友爱、互帮互助、勤俭节约的美德潜移默化地感染了我。在平时的生活点滴中,我都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引导我的孩子们成为团结友爱、勤俭务实的人。好的家教家风永远不能丢,要代代相传!(百色市田阳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