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此轮疫情已通报3例死亡病例,均超过80岁、合并多种基础病

日期:11-21
北京新冠肺炎

11月20日,北京通报了此轮疫情中首例死亡病例,今早又通报2例。据不完全统计,此轮疫情北京报告感染者约5300人,已出现3名死亡患者。

三名死亡患者均为新冠轻型、超80岁

记者发现,截至目前,北京此轮疫情已通报3名新冠死亡病例,年龄均在80岁以上,新冠分型均为轻型,合并多种其他疾病。

据北京市卫健委今日(11月21日)通报,北京新增2名死亡病例。

女,91岁,于11月19日由朝阳区转至地坛医院,患者高龄,合并脑梗病史多年,遗留老年痴呆数年,生活不能自理。入院时脉搏、呼吸、血压、血氧测不出,神志昏迷,双侧瞳孔散大固定。临床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休克、陈旧性脑梗死、阿尔茨海默病。入院后立即予以气管插管,接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持续心肺复苏约40分钟,心率、血压、血氧仍无法测出,无法恢复自主循环,于11月20日宣布临床死亡。

男,88岁,于11月19日由大兴区转至地坛医院,患者高龄,高血压病史20年,血压最高200/110mmHg,脑梗死病史6年,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10年前前列腺癌手术史,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多年。临床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入院后立即组织多学科专家组会诊,给予吸氧、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于11月20日突发心律失常,持续心肺复苏约50分钟,患者因基础病病情持续恶化,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死亡。

昨日,北京市卫健委通报一例死亡病例。北京地坛医院院长金荣华介绍,11月19日,医院报告1例死亡病例。患者,男,87岁,11月13日由朝阳区转入地坛医院救治,临床诊断为新冠病毒肺炎轻型。入院前2周有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史,合并高血压病史十余年,高血压病属3级极高危型,陈旧性脑梗死20年,小脑萎缩多年。患者行走不便,入院时有肺部感染、脓毒症倾向。患者入院后,医院立即开展多学科专家组会诊,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11月19日,患者因基础病病情持续恶化,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脓毒症在冬季发病率最高,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在脓毒症病例中占比可达60%~85%;脓毒症休克在脓毒症患者中易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风险急剧升高,病死率高达75%左右。在此情况下,医院救治团队经过向家属充分知情告知,尊重患者家属放弃有创抢救的选择。

地坛医院在院新冠老年患者超200人

据介绍,地坛医院仍有不少新冠老年患者在院。

金荣华表示,截至11月20日7时,北京地坛医院在院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共608例,包括普通型6例、轻型431例、无症状感染者171例;其中,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高危因素人群的患者325例。

地坛医院在院感染者中,病例平均年龄52岁,60岁以上老年患者268例,其中,80岁至90岁老年患者68例,90岁以上老年患者22例,最大年龄106岁。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95%合并一种基础病,90%合并两种基础病,80%合并三种及以上基础病。这些基础病多为心血管、呼吸系统、神经—精神系统、内分泌、风湿—骨关节及血液系统等疾病。

北京市卫生部门近日多次提醒,要保护好家中老人、有基础病的家人和婴幼儿,积极接种疫苗,合理营养、适度运动,减少非必要外出,不聚餐聚会,不去人员密集场所,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新京报记者戴轩

拉尼娜事件将持续至2022/2023年冬季,今年冷冬还是暖冬? 长江江域生态改善 11只黑鹳集体到访长江关洲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