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古人把“立德”作为“三不朽”之首,从政为官更需立政德。《论语·为政》中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充分彰显了良好政德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体现了人们对“为政之道、德在其首”的认同和推崇。
政德是立身为政的“奠基石”。中华传统文化特别强调“君子以修身为本”,要求“修身养德,积德累善”“正心明道,怀德自重”,追求德才兼备、怀才抱德。于从政为官者而言,应明白“德为政之本,为政先修德”的道理,把古训中“为政以德,政者正也”“清廉从政,勤勉奉公”“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等一系列博大精深的思想,当作自己修养政德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
政德是为政者安身立命的“顶梁柱”。“惟德扬名,可以不朽。”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清官廉吏之所以名垂青史,首先靠的就是他们的道德影响力。相反,《论语·述而》中谈到“德之不修”是令人忧虑的,《淮南子·人间训》中也把“少德而多宠”作为“三危”之一,说明人们的所得应该和其自身的品德相称,否则就会带来灾祸。
政德是凝聚人心的“黏合剂”。《尚书》中讲:“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五谷美味并不是最香的,光明的德行才是馨香。孟子说:“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范仲淹也讲:“以德服人,天下欣戴,以力服人,天下怨望。”实践证明,物以美为资,官凭德服人。一个人只有人格高尚、正气浩然,才会赢得尊敬,如果只会玩弄权术、道德败坏,便无威信可言。
政德是社会道德风尚的“导向仪”。《论语》中写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党员干部的政德既是首要的、第一位的,也是人民群众最为看重的品行,因为政德不仅是个人立身为政之基,更关乎民心向背、政权兴衰。正如《左传》中所言:“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德不配位,难以致远;德才兼备,方堪大任。有了良好的政德作保证,做人才有底气,做官才有正气,做事才会硬气。党员干部应切实加强政德修养,坚定信仰、锤炼党性以“明大德”,忧乐天下、奉公为民以“守公德”,筑牢防线、守住底线以“严私德”,时刻做到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