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蓝皮书:京津冀城市群绿色转型 PM2.5年均浓度大幅下降

日期:11-07
蓝皮书北京市京津冀PM25首都

《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5》11月7日发布。蓝皮书指出,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2020年京津冀PM2.5年均浓度降至44微克每立方米

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蓝皮书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通过推动交通、生态、产业和公共服务的协同发展,促进区域绿色转型进程进一步加快,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京津冀区域绿色发展指数达到140.81,与2014年相比,年均提高6.8点,在节能减排和空气质量改善等方面效果显著。

区域能源消耗持续下降,2020年京津冀三地单位GDP按可比价格计算能耗对比2014年分别下降了28.7%、25.0%与26.1%。空气质量显著改善,2020年区域PM2.5年均浓度对比2012年下降51%,降至44微克每立方米,区域内13个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的72.4%。

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持续疏解,空间布局优化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最核心需求是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力求解决因城市人口过度密集和承载过多功能所带来的资源过载、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蓝皮书指出,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学校、医院的大规模外迁。自2014年以来,北京城区已有20多所学校和医院,约3000家一般制造企业和1000个物流中心、批发市场将业务转移至京郊,有效缓解了北京城区因人员和企业过多等引起的一系列“大城市病”问题。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进程加快。累计有市级机关35个部门1.2万人搬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工作和办公,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正在有序推进。

“腾笼换鸟”预留发展空间。为了优化北京市人口规模和经济结构,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为“高精尖”产业,如科技、信息等技术产业创造了合理有效的发展空间。通过多重措施开展疏解工作,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89.3万人,圆满达成控制常住人口规模在2300万人以下的目标。

河北研发经费投入与京津差距缩小

京津冀在创新领域不断涌现新的研发成果,质量也逐渐提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创新发展指数2020年为131.87,与2014年相比,年均提高5.31点。在与创新相关产业的投入方面,2020年京津冀三地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3.68∶1.97∶1(以河北省为1),对比2014年的4.46∶3.52∶1,能够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逐步完善,河北省在研发经费投入上与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在“高精尖”产业发展方面,2021年前三季度,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1%,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9.1%,工业机器人、智能手机和集成电路等细分领域也出现显著增长,分别上涨67.1%、24.7%和27.8%;天津市则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上加大投入,其增长率分别为15.6%和26.3%;河北省在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等方面也实现大幅增长,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0%、52.6%和70.8%。

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进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教育方面,京津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与河北省开展跨省域合作办学,截至2020年底,三地之间累计开展教育帮扶项目60余项,签署帮扶合作协议13项,建成5个职业教育平台,成立10个跨区域特色职教集团(联盟)。

医疗方面,北京17家医院与河北省20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33项临床检验结果在区域内296家医疗机构实现了互认,20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在155家医疗机构进行了共享。

社会保障方面,人力资源地方服务标准基本统一,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深入推进,跨省异地医疗住院费直接结算覆盖面继续扩大,社会保障服务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

新京报记者张璐

责任编辑:张迪

“广大军迷在期待什么,我们都知道” 视频|把金条塞鸡鸭鱼肚子藏冰柜 厅官退休三年后入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