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朔尔茨11月4日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当天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他,并在金色大厅举行宴会。下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朔尔茨举行会谈。朔尔茨的整个访华行程紧凑高效,宾主交流氛围友好、坦诚、务实。这次访问虽然时间不算长,但意义重大。
这是朔尔茨就任以来首次访华,他也是中共二十大召开后首位访华的欧洲国家领导人。此访意味着中德、中欧高层互访按下“重启键”,不仅会推动中德关系增信释疑、深化合作,还有助于继续发挥中德关系以及中欧关系在动荡国际局势中的“稳定锚”作用。
在两国领导人的面谈内容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双方表达了许多共同观点,比如都强调增进了解和互信,坚持经济全球化,促进务实合作,坚持对话协商,反对阵营对抗,以及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合作,等等。朔尔茨再次明确表示反对“脱钩”。中德作为亚欧大陆两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力量,这些共识不仅契合双方根本利益,对全球经济和安全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主席还和朔尔茨总理就乌克兰危机交换了意见,并发出倡议:国际社会应该共同支持一切致力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努力,共同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共同努力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共同为危机地区的平民过冬纾困,改善人道主义状况。这“四个共同”,既符合中方的一贯主张,也是中德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体现了推动乌克兰危机尽快缓和乃至解决的诚意和担当。
这些都表明中国与德国不仅在经济上高度互补、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双方在对时代潮流以及国际局势的看法上也有许多共同语言。共识远多于分歧,合作远大于竞争,双方是伙伴而不是对手,均从对方的发展和务实合作中获益。这是对中德、中欧关系,乃至中国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关系的切实概括。中国外交正是站在这个坚实、宽阔的地基上,张开怀抱,坦坦荡荡。
我们也注意到,朔尔茨此次访华,成了一些势力重点狙击的对象。到底是谁不欢迎、不希望甚至反对朔尔茨访华呢?中德两国及欧洲大多普通民众是欢迎的,因为两国务实合作给他们带来实惠;工商界当然更欢迎,这一点毋庸赘言。制造话题给朔尔茨施加压力的主要是以玩弄意识形态为职业的人,或者沉浸在臆想的优越感中无法自拔的欧洲老派精英,还有华盛顿的地缘政治操盘手。
其实,中德及中欧高层互访是在恢复常态。德国前总理默克尔任内曾12次访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复杂的国际环境,让朔尔茨的这次访华显得“特别”了,这同时也反映出欧洲的政治生态和对华心态出现了不健康的倾向,并对欧洲外交形成道德绑架。这是德国及欧洲需要努力摆脱的。正如朔尔茨在访华前的一篇文章里所说,“正是因为德国在冷战时期体会到分裂的惨痛代价,我们不愿看到世界上再次形成不同的阵营”。
中方始终视欧洲为全面战略伙伴,支持欧盟战略自主,希望欧洲稳定繁荣,这个立场具有高度稳定性和连贯性。从战略高度把握两国关系大方向,以建设性态度追求最大公约数,以开放心态促进务实合作,既不自我设限,也不好高骛远,为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发展创造条件,这是习近平主席对中德关系的期待,也值得欧洲其他国家参考。应对当下的变局和乱局,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需要中德、中欧更好地求同存异、携手合作。
责任编辑:刘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