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10月31日电题:洞庭湖“补”水“候”鸟
新华社记者史卫燕、李琳海
随着天气转凉,近日首批越冬候鸟抵达洞庭湖,拉开今年洞庭湖候鸟越冬序幕。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针对今年洞庭湖提前进入枯水位的情况,生态保护部门正积极开展生态补水,科学调控水位,并加大保护执法力度,为即将来湖区越冬的候鸟“大军”做好准备。
洞庭湖水草繁茂,鱼类资源丰富,每年有数十万只候鸟在此栖息,包含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国际重要湿地。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鸿介绍,目前还未到越冬候鸟飞抵高峰期,第一批抵达的候鸟数量不多,已发现灰鹤、豆雁、斑嘴鸭、反嘴鹬等多种候鸟。按照往年经验,还有大批候鸟将紧随其后到达。
位于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大小西湖是洞庭湖候鸟栖息最集中的区域之一,记者在此采访时,就看到天鹅、白琵鹭、灰鹤等珍稀鸟类在一块不大的水域集中栖息。与大小西湖一堤之隔就是人工调蓄性湖泊采桑湖,此时两湖之间的闸门已打开,面积约一万亩的采桑湖向大小西湖紧急生态补水。
湖南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三联洲,在附近一片干旱的湖洲中难得地保留了一块湿地,黑天鹅、青头潜鸭、绿头鸭等候鸟云集,悠然栖息。
“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青头潜鸭仅在三联洲就有20多只,比去年在此发现的更多。”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沅江市管理局局长吴景军说。
通过修筑保水设施、恢复沉水植被等,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沅江市管理局在三联洲修复了洲滩人工湿地3000多亩,在今年洞庭湖水位下降的情况下,吸引了比往年更多的候鸟。在管理局工作人员的每日巡逻记录上,包括三联洲在内的漉湖区域中有斑嘴鸭、苍鹭、绿头鸭等,共计1.4万多只鸟类。
在西洞庭湖,为候鸟“护水”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展开。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源保护科科长谢志辉介绍,西洞庭湖通过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项目,在受损的洲滩上建设了碟形湖,扩大了候鸟栖息地,提高了整体蓄水保湿能力,形成了芦苇、苔草、沉水植物等的带状分布格局。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保护与恢复措施,吸引众多候鸟回到洞庭湖栖息越冬。”谢志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