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四集 动能的转换

日期:09-29
挖掘机创业纪录片征程工程机械

来源:央视网

他们挥洒青春,创新创业,坐在办公室,遥控挖掘机,他们打造智慧钢厂,助力钢铁行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中国经济跨越关口,迈向高质量发展。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四集 动能的转换

繁华的北京CBD(中央商务区),隋少龙正在紧张注视屏幕。屏幕中显示的挖掘机,位于日本大阪,距离北京大约1700公里。此刻挖掘机的驾驶室里空无一人。隋少龙和团队,准备向日本的同行演示神奇的操作,在中国北京的办公室,遥控这台挖掘机,让它动起来。

这台日本的挖掘机,已经安装上了隋少龙团队研发的远程控制系统。如果今天的演示顺利,团队将得到一笔来自日本的订单。

这是一个平均年龄28岁的创业团队,33岁的创始人隋少龙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机器人领域的研究。

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系列扶持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相继出台。

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从中关村传到了硅谷。受到鼓舞的隋少龙决定回国创业。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四集 动能的转换

工程机械远程智控项目研发人隋少龙:对于我个人而言,中国意味着一个未来,在这个世界里面你能发挥很多的东西,你可以去探寻很多的事情。

隋少龙回国创业这一年,中国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的企业达到1.2万户,平均每分钟约诞生8家公司;这十年,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到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新技术、新产业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究竟选择哪一条赛道开始呢?

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核心要素。隋少龙决定先四处走走,寻找创业的机会。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四集 动能的转换

自动化专业毕业的隋少龙,一直对工程机械感兴趣,他特意来到工程机械众多的矿山考察。他发现,挖掘机师傅的作业环境十分艰苦。

挖掘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往往都是施工场景中最先进场的机械。作业环境充满着未知和危险,跌落、坍塌等安全隐患随时存在。

工程机械远程智控项目研发人隋少龙:粗略统计,中国有350万挖掘机手,这些操作手可能是儿子,可能是丈夫,他们背后其实就是350万个家庭,这350万个家庭,那就是上千万的人。

生命重于泰山,2016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印发。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全生产立法体制机制日渐完善,矿区工作人员也迫切希望能改变工程机械面临的高危作业环境。

将挖掘机这样的高危工程机械变为远程遥控操作,隋少龙认定这是一个新的创业机会。他希望通过自己擅长的机器人技术,改造挖掘机,用技术的突破实现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四集 动能的转换

很快,隋少龙就拉来创业资金,找来3位有工程机械专业背景的朋友,组建起创业团队。这个正在安装的方盒,是团队研发的“指挥中枢”,将它安装在普通挖掘机上,就能像开遥控汽车一样,远程操作挖掘机。

工程机械远程智控项目研发人隋少龙:那个时候就觉得这个事情,对吧,其实也没那么难的嘛,把机器人技术往上一装,你看这玩意儿它就动起来了。

隋少龙和团队怀着用机器人技术改造行业的梦想,不断改进硬件,优化算法,团队也由最初四人渐渐壮大。

与此同时,他也开始寻找客户,推销自己的产品。他们的技术,让挖掘机师傅远离了飞沙走石的作业现场和伤亡事故的风险。但没想到,司机的反馈不是夸奖,而是吐槽。

工程机械远程智控项目研发人隋少龙:他们原话就是说这什么破玩意儿,对吧,这简直就是垃圾,赶紧滚回去,根本没法用。

远程操作虽然安全、舒适,可是干活效率太低。一来二去,和矿山的合作没了下文。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四集 动能的转换

工程机械远程智控项目研发人隋少龙:那段时间说实话是我人生当中最黑暗的时刻。真正让我觉得我还是要咬牙走下去的就是,我内心深处当中特别恐惧我变成了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失去了你想改变一点点东西的那个小火苗,你就“老”了,我就会变成一个不到30岁的“老人”。

远程挖掘机解决了安全问题,但安全并不是挖掘机师傅唯一的需求。和最初的创业伙伴一起,隋少龙再次出发了。

这次,隋少龙准备虚心向矿区师傅请教,他们对远程操作挖掘机的需求,究竟是什么。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四集 动能的转换

工程机械远程智控项目研发人隋少龙:跟真正开挖掘机的师傅聊,聊完之后才能知道他们在开挖掘机过程当中,其实真的是有很多的经验跟技巧,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在司机脑子里面,你得跟他好好聊才能给它聊出来。

隋少龙团队四人,吃住在矿区,沉下心研究真正的挖掘机操作。最终,隋少龙发现很多人工操作技巧,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转化为自动操作,挖掘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回到北京,隋少龙团队进一步改进产品,基于挖掘机师傅真实需求的远程操控系统终于吸引了市场的兴趣。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四集 动能的转换

这里是辽宁营口港,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正常生产带来了一定困难。挖掘机师傅经常要卸货,接触各类进口货物,为了防止疫情输入,每次作业后,都要隔离一段时间。

2021年12月,研发团队带着经过改造后的远程遥控挖掘机,来到营口港作业现场进行测试。安装了遥控系统,挖掘机师傅不再需要下船舱操作。岸边40米高的岸桥吊驾驶室里,他们正在遥控船舱里的挖掘机,清理舱内的煤炭。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四集 动能的转换

测试非常顺利,有了远程挖掘机,实现无接触作业,大大降低了疫情对生产的影响;挖掘机师傅也远离了粉尘严重、矿渣飞扬的作业环境。

有了港口的成功经验,隋少龙对远程遥控千里之外的日本挖掘机,充满了信心。

此刻,日本的挖掘机驾驶室空无一人,通过远程操作系统,隋少龙团队在北京操控挖掘机顺利完成了S弯障碍行走、定点旋转等一系列动作,测试获得圆满成功。

几天后,远程挖掘机的操作系统被寄往日本,实现了技术出海。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四集 动能的转换

近年来,像远程挖掘机这样的新技术、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新动能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中小企业,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工程机械远程智控项目研发人隋少龙:十年前我的梦想是在美国踏踏实实地做个工程师,我现在的梦想变了,我现在的梦想就是想把这些矿山上的这些挖掘机变成机器人。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四集 动能的转换

十年间,新技术引领的新业态不断涌现,同时,传统产业也在积极应变和创新求变中转型升级。

这是八年来,肖鹏第572次飞行。

中冶集团国家钢铁技术中心副主任肖鹏:过去2014年到现在,飞行的时长超过了1500个小时,超过99.9%的飞行用户。

近90万公里的飞行,足够绕地球20圈,目的地高度相似——钢厂。肖鹏将自己的职业称作“钢厂医生”。对全球钢厂的污染病、低效病“望闻问切”“开方抓药”。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四集 动能的转换

今天,肖鹏来到位于广东湛江的一家钢厂,这是2015年他参与建设投产的国内最新的千万吨级钢厂。

中冶集团国家钢铁技术中心副主任肖鹏:过去我们在钢铁企业工作完,我们的身上、衣服上(有很多)粉尘,还有我们的鞋上。回到驻地的第一件事往往都是先洗手,然后再擦鞋,大家看看我的鞋。这么长的时间走下来,我的鞋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个在过去真的无法想象的。

曾经,钢铁冶炼产生的粉尘、排放的废气,一度是中国主要的大气污染源。2017年,中国钢铁产能前20位的城市,空气质量无一达标,平均PM2.5(细颗粒物)浓度比全国平均浓度高28%。

今天,钢厂所在地湛江,空气质量优良。但七年前,中国钢铁行业却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四集 动能的转换

中冶集团国家钢铁技术中心副主任肖鹏:2015年是整个全钢铁行业几乎全行业都亏损的一个状态。这个是螺纹钢价格的历史数据曲线图,最高的时候价格已经超过了6000(元),那么最低的时候,价格低于了2000(元),三倍的差。有的钢铁企业就破产了,有的钢铁企业提出来养猪去了,或者我干脆去做其他的行业,大家都认为是不是真的钢铁整个行业又走到了穷途末路,走到了一个夕阳的时间点。

钢铁是工业的粮食。2015年,中国粗钢产量8.04亿吨,几乎是排名世界第二国家的8倍。然而巨量的产能带来的不是盈利,而是巨额的亏损。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四集 动能的转换

2015年底,面对钢铁产能严重过剩、钢材价格持续下跌、产业布局不合理的现况,国家出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相关措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倒逼行业转型升级。

中冶集团国家钢铁技术中心副主任肖鹏:对于我们钢铁的从业者来说,既有担忧,也感觉到一些新的机会。所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里面,首先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去产能,谁才是那些应当被切掉的产能?

在国家政策的刚性约束和积极引导下,钢铁行业开始艰难转型。肖鹏奔走于各个钢厂,为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开“药方”、做规划。但想要找到亏损企业愿意接受的升级改造方案,并不容易。

中冶集团国家钢铁技术中心副主任肖鹏:很多钢铁企业也认识到,对周边的环境的这个污染,真的应该改。但是,本身钢铁企业发展很困难,关于环境的这些方面的投入,可能大家在最开始是很难接受的。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四集 动能的转换

肖鹏希望找到一个突破口,说服企业在绿色转型中提高效能,他把目光投向钢厂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这是钢铁厂其中一个原料场,用来堆存冶炼所需的各种矿石,总面积10万平方米,几乎相当于14个标准足球场大小。

中冶集团国家钢铁技术中心副主任肖鹏:这就是钢铁炼钢的铁矿石,我们看到的像粉末一样的。过去钢铁企业的料场都是开放的,都没有封闭,它不断地在倒运的过程当中,会有很大的扬尘。我们曾经做过一个测算,有一个城市附近的各种开放式的料场,因为扬尘对这个城市负面的贡献,每家每户可能有将近一年200公斤的粉尘量,这是一个巨大的环境的污染源。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四集 动能的转换

漫天扬尘的原料场,是肖鹏找到的突破口。他们为露天原料场加盖了顶棚,每年节约因扬尘和雨水冲刷带来的损失,接近一个亿。

中冶集团国家钢铁技术中心副主任肖鹏:对于钢铁企业的原料来说,还有一个很大的挑战,像这么大的料堆,可能得靠人一点一点拿着皮尺去量,量完以后再来做计算,但实际上计算的精度也不是很准确的。我们今天在整个厂房里面做了很多检测的仪表和仪器、激光的测距等等,这些设备就使得我们能够实时地知道,究竟还有多少矿石。

肖鹏他们在原料仓里加装了摄像头、激光扫描仪等一系列设备,通过扫描、三维数据建模,实时计算出仓里原料剩余的数量。现在,超过100万平方米的智能原料场,转运原料已经完全实现无人化操作,中控室里只需要4名操作员远程监控,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四集 动能的转换

原料场改造,企业投入接近10亿元,但每年节约的原料成本以及提升效率带来的利润约为1.45亿元。

改造的成功,让犹豫观望的企业逐渐接受了肖鹏的改造方案。肖鹏开始给钢厂开出更多“药方”。他又把目光转向了钢厂最危险的地方。

眼前火花四溅的,正是1500多摄氏度的铁水。这是高炉的内部,处理后的铁矿石,就是在这里经过高温冶炼熔化成炽热的铁水。高炉下,鱼雷罐车正在接铁水,准备运往下一道工序。30多分钟后,罐车被装满。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四集 动能的转换

肖鹏和团队成功将无人驾驶技术创新应用到铁水运输项目上。每天,在这条1000米长的线路上,740多趟铁水罐车自行穿梭,完全不需要司机驾驶,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约4000万元。自动化、智能化的升级改造,是肖鹏开出的“药方”。

这里是钢铁厂的成品仓,加工完成的钢卷,被送到5000多平方米的成品码头,无人驾驶的行车正在24小时自动吊装钢卷、装船,运往世界各地。

中冶集团国家钢铁技术中心副主任肖鹏:现在的钢铁联合企业,我们到钢厂已经很难看到人头攒动的景象。原料从码头运输到原料场,到烧结焦化,高炉、炼钢、连铸、轧钢,全流程的整个过程,今天已经实现了完全高度的自动化,而且在很多工序里面都实现了智能化。

2016年起,肖鹏和团队参与了全国乃至全球数百家钢铁企业的升级改造,淘汰了低端产能,从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为全球钢铁企业的升级转型提供解决方案。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四集 动能的转换

十多年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家和钢铁消费国家,中国钢铁用了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发展、转型道路,今天中国这样多的,像花园景区一样的钢铁企业越来越多,作为中国庞大钢铁工程建设领域的一名普通的工程技术人员,我自己感觉到非常幸运,能够参与和见证中国钢铁技术的创新、发展过程,越来越多的国际钢铁企业相信中国技术,选择中国制造。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四集 动能的转换

科技助力转型,创新兑现梦想,他们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的质量蜕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

2021年,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从2013年的第35位大踏步前进到第12位,创新、创造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牵引着“中国号”经济巨轮乘风破浪、稳健前行。

不停奔跑的绿色力量 四川邮政抗震救灾保供工作掠影 国庆假期必读!事关防疫、出行、加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