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汝修:当官不为民做主 不如回家卖红薯

日期:09-16
黟县

唐汝修(1555-1626),字以敬,号纯一,玉林市兴业县葵阳镇榜山村人。万历二十八年考中庚子科举人,历任浙江嘉兴府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知县、徽州黟县(今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教谕、湖南衡州耒阳(今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知县等,诰封中顺大夫。

刚正廉洁秉公办案

万历三十二年,唐汝修任崇德县知县期间,当地有一个官宦之子自恃父亲的官威,还有京城的宰相为其撑腰,平日里不仅鱼肉百姓,巧取豪夺,还是个酒色之徒,看见谁家姑娘、小媳妇长得好看,就强行霸占。其间,虽有不少乡民多次告状,但历任的知县深知该官宦之子的家世背景,都不敢受理,便不了了之,百姓都是敢怒不敢言。

直到唐汝修上任,听闻该官宦之子的罪行,十分震怒,迅速收集证据并将其捉拿归案。

该罪犯的父亲听闻儿子被捕的消息,一边向当朝宰相通风报信,一边准备银两,打算以万两金银贿赂唐汝修,让唐汝修歪曲事实,判他儿子无罪。但唐汝修刚正廉洁,拒绝收受贿赂。在审理当天,罪犯的父亲还把当朝宰相请到崇德县,企图用宰相的权势欺压唐汝修,让唐汝修放过他儿子。

当时衙门的班头也劝唐汝修道:“大人,还是放人吧,如今宰相已来到县内,我们得罪不起呀……”

“怕什么!”还未等班头说完,唐汝修脸一沉,“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绝不能让他继续祸害百姓。”

最终,唐汝修坚持秉公办案,查清了该罪犯的全部犯罪事实,依法判决其死刑。

唐汝修为民除害,当地百姓拍手称快,并称他为“唐青天”,该事迹传颂至今,成为豫剧《七品芝麻官》唐成的原型人物。

兴学育人造福桑梓

事后,当朝宰相心有不甘,对唐汝修怀恨在心,于是到万历皇帝面前造谣中伤唐汝修。皇帝下圣旨,将唐汝修贬到徽州黟县做教谕,崇德百姓听闻唐汝修离任,万众夹道挥泪送行。

唐汝修虽被贬,但他并不气馁,反而一心一意狠抓黟县教学,兴办公学,为朝廷培养人才,在任三年,黟县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人才辈出。

万历三十八年,皇帝查明事件真相后,重新下旨任命唐汝修为湖南衡州耒阳知县。在耒阳,唐汝修仁德勤政,兴利除弊,为民请命,大兴儒学育人。上任三载政绩显著,深受民众爱戴,耒阳县的有识之士纷纷捐款建造祠堂,立唐汝修雕像,刻碑文纪念。

万历四十一年,唐汝修自感家中双亲皆近百岁,需孝伺身边,便上书请求辞官还乡。

唐汝修回到家乡后,关心农事,忧国忧民,孕育了深厚的乡贤文化。一年秋天,乡里遇旱,田垌颗粒无收。唐汝修即倾尽私囊,雇请十多名身强力壮的大汉磨谷舂米煮粥供乡民度荒。同时致力农耕,与乡民一道抵御灾害。乡民们对其感恩不尽,纷纷将其善行上报。地方官员上表,举荐他为乡贤,故唐汝修与当时县中六人梁霖、陈伯魁、何世纶、何世锦、何以尚、谭赉等名为兴业“七贤”。

优良家风代代传承

唐汝修为官清廉仁德的精神和家风,一直为榜山村后世子孙所传承,成为“德政惠民”家风的奠基者。他立下“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铮铮誓言和自撰的家训联:“不事雕几大巧留还天地,独崇质朴余光付与儿孙”,不仅影响着子孙唐鸣熙、唐鸣勋、唐桥等人英勇抗敌、惠民武德的精神,也影响后辈唐维舟淡泊仕途的气节情操,甚至一直影响到近代唐敬中、唐旭、唐健、唐宝瑶等仁人志士为抗外寇舍生忘死的红色革命精神,成为榜山村历代子孙传承的优良家风典范。(兴业县纪委监委整理)

百色:持续跟进监督推动清廉医院建设走深走实 陕西西安:一田“稻虾共生”见丰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