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筑牢信用硬基础提升发展软实力

日期:09-08
信用体系银川市

银川市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把信用建设贯穿和融入到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中,把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作为“七城联创”重要工作目标之一,着力构建“以政策制度为引领、信息共享为基础、信用监管为重点、信用应用为核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

诚信是产业之本,产业兴则活力盛,我市把“两都五基地”作为增长的“新引擎”,全力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中国新硅都,建设新型电池制造基地、智能终端和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枸杞精深加工基地、高端奶产业基地、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基地。生态为先、产业为基、发展为要、诚信为魂,银川市正奋力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以信用“硬基础”不断提升发展“软实力”。按照“一网、两库、N系统”总体架构,已初步建成全市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上连自治区、横通部门、下接县区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累计归集各类主体的纳税、红黑名单、行政管理、水电气等公共信用信息1.45亿条,全面覆盖全市各类市场主体,为信用核查、联合奖惩、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信易+等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为打造信用信息社会化应用“总窗口”,我市融合互通“一网、两端、一微”载体,持续提升“一站式”服务能力。企业、群众既可以通过“信用银川”网站,及时、全面掌握信用体系新政策、新动态、新做法,也可以查阅企业主体信用记录、信用报告,还可以通过网站自主上报有助于提升企业信用状况的良好信息、申请信用修复和异议处理等,充分提升市场交易的透明度,维护交易双方知情权。

以分级分类监管为基础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分级分类监管是根据企业的信用状况实施差别化监管,目的是要让守信者“降成本、减压力”,让失信者“付代价、增压力”。我市以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为牵引,建立了涵盖信息共享归集、分级分类评价、失信联合惩戒等各个领域的信用制度体系。通过全面推进信用承诺制,强化企业信用评价及分级分类监管,推行联合奖惩,构建了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

坚持重点领域率先发力。我市已在生产、流通、税务、工程建设领域等16个领域、34个行业开展分级分类监管,累计完成企业信用评价154万次,入库结果信息超538万条,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目前,我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政务服务综合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构建行政审批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过程中的在线承诺、自动归集、信用监管和违约信息记录的监管闭环,归集审批替代型、主动公示型等五类承诺信息42万条,加快实现市本级1258项以及县(市)区6810项政务服务事项的信用“秒批”。

坚持重点应用率先推进。建立合同履约监管机制,构建合同签订、承诺、履行监管闭环,强化行政性合同履行状况全流程监管,持续提升政务诚信水平。通过聚焦“诚信缺失突出问题”、“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信用服务机构”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构建失信行为识别、记录、公示和信用承诺机制,加快实现治理对象清零,持续提升治理成效。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信用银川”已经成为银川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坚持重点行业持续深化。推进家政行业信用监管,健全213户家政企业,2077名家政服务员信用记录,实现家政行业分类监管和风险监测。提高物业行业信用监管,完善711家企业、1680个项目、4.23万名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建立信用积分动态评价模型,实行五级差异化分类监管,有效提升物业行业治理水平。

以信用应用为核心推动信用建设协同高效。我市通过推进公共信用数据和金融信用数据融合应用,着力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大力推广“信易贷”模式,推进公共信用数据和金融信用数据融合应用,在科技、工业、农业领域成立风险补偿金和转贷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制度化白名单推荐机制,促进企业信用信息价值变现,累计实现融资52.4亿元。持续推进“银税互动”,帮助301家纳税信用A级企业获得银行信用贷款1.67亿元。

为强化跨区域信用体系建设,在更大范围促进信用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我市与济南等沿黄7省区省会(首府)城市建立黄河流域城市信用联盟,推动黄河流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协同高效发展。与榆林等5城市建立沿黄信用联盟,推动信用信息共享、信用应用推广等方面加强合作,持续提升跨区域信用建设成效。

下一步,银川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工作安排,以全力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为契机和抓手,坚持制度引领、信息支撑、监管创新、应用先行,全面提升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诚信建设水平,切实提升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水平和信用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推动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保障。

深圳9月7日新增25例本土阳性病例,详情及轨迹公布 9月7日甘肃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