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姜慧梓)记者从8月30日举行的中宣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洪涝灾害已造成全国171人死亡失踪。入秋以后,防汛抗旱形式仍不容乐观。
今年以来,我国多地不同程度遭受洪涝和干旱灾害,呈现入汛时间早,编号洪水多,局地灾害重,高温干旱时间长的特点。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周学文介绍,今年降水“南北多中间少”,全国面平均降雨量接近常年略偏少,但是北方的大部和华南等地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一成到一倍,长江流域及新疆、西藏降水偏少一至五成。
全国共有586条河流发生了超警戒以上的洪水,主要江河共发生了10次编号洪水,珠江流域形成了2次流域性的较大洪水,北江发生了特大洪水,辽河的干流出现了1995年以来的最大洪水。
其中,广东、辽宁等地受灾比较严重,四川、青海等省发生了重大山洪灾害。今年以来,洪涝灾害造成了171人死亡失踪,倒塌房屋2.7万间,和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分别下降了60%和71.7%。
同时,高温干旱与洪涝灾害并存,7月份以来,长江流域发生了1961年以来最强的高温热浪,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等省市旱情迅速发展,对群众的生活用水、农业生产和电力供应造成了影响。
入秋以后,防汛抗旱形势也不容乐观。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秋季,也就是9月份到11月份,北方地区、西南、华中、华南降水偏多;华西秋雨开始的时间偏早、总体偏强,华西地区目前已经开始秋雨。长江流域中下游可能伏秋连旱。
针对汛后期的风险形势,周学文表示,应急管理部与多部门加强联合会商,建立了直达基层责任人的预警“叫应”机制。
周学文解释,强降雨过程往往发生在半夜、凌晨,这时候很多人都已经休息了,可能看不到或者听不到气象部门的预警短信、微信,这就要求气象部门发布高等级预警,第一时间叫醒各级责任人,特别是基层的各级责任人。建立“叫应”机制,就是既要“叫”还要“应”,将气象预警作为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在风险区预置抢险救援力量,将防范应对关口前移。
责任编辑: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