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承建的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通过水利部主持的设计单元完工验收。至此,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线155个设计单元工程全部通过验收,标志着工程全线转入正式运行阶段。这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继全线建成通水以来的又一个重大节点,标志着工程全线转入正式运行阶段,为完善工程建设程序,规范工程运行管理,顺利推进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竣工验收及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南水北调工程是21世纪国家重要战略性工程之一,是世界规模最大、距离最长、受益人口最多、受益范围最广的调水工程。作为中国水利水电建设的国家队,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积极投身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建设,近万名葛洲坝人,在穿黄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渡槽工程等29个项目建设中,以卓越的施工能力,逢山开路,遇水搭“槽”,按时、优质地上交了这份世纪工程的时代答卷,为南水“北上”开辟了一条专用通道。
从地下穿越万古黄河
穿黄工程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咽喉”工程,位于郑州西约30公里的邙山孤柏嘴,站在邙山上向西望,黄河九曲十八弯,浩荡东去;向南看,清澈的汉江水沿着地上明渠从南向北流。
穿黄隧洞内景
穿黄工程是人类工程史上第一次穿越黄河,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宏大的地下隧洞工程。穿黄隧洞总长19.3公里,上下游各有一条,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参建的上游隧洞全长4250米,包括800米长的邙山隧洞和3450米的过河隧洞,单洞直径达7米。
2009年12月,穿黄工程隧洞顺利贯通
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采用盾构机进行施工,突破了盾构机高压换刀、掘进中长距离泥水输送、复合地层软硬不均等多项技术难题,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3450米的过河隧洞掘进任务,并在接下来的三个多月内,完成了800米邙山隧洞的掘进。2012年12月,南北两岸隧洞混凝土衬砌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完成。
靠着一项项过硬的技术,穿黄工程开创了我国数个“第一”,第一次采用大直径隧洞穿越黄河、第一次在我国水利史上采用泥水加压平衡盾构进行隧洞施工、第一次应用双层衬砌的结构。同时穿黄隧洞盾构机掘进创造了我国目前盾构机始发最深的纪录,穿黄隧洞也是国内穿越江河直径最大的输水隧洞,开创了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水底隧洞长距离软土施工新纪录。
解决丹江口大坝加高技术难题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重要的控制性工程,为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发挥最大效益,丹江口水库容量在原基础上提高了60%,大坝增加四层楼的高度,最大加高幅度达71.6米。
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承建的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加高工程,为南水北调建立了稳固的大后方。
2005年9月,丹江口大坝加高开工仪式
新老混凝土的接合,是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的技术关键。国内外资料显示,在新老混凝土接合施工中,接合面破坏的情况十分普遍。面对技术难题,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充分发挥水电建设“王牌军”的优势,通过采取凿除结合面老混凝土碳化层,对初期工程结合面轮廓和缺陷进行局部修整等多种施工工艺,破解难题,顺利完工。
“托举”大河北上
陶岔渠首枢纽
“河上河”渡槽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特殊景观。中线1277公里的输水干渠中,设计有多段渡槽,共同组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渡槽群。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承建的漕河渡槽、湍河渡槽和沙河渡槽三段大型渡槽。其中,沙河渡槽全长11.938公里,最大高度9.6米,单槽重达1200吨,薄壁槽身结构,采用“槽上运槽”的架设方法,是世界上综合规模最大的渡槽工程,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承担了其中3.53公里的建设任务。湍河渡槽工程全长1030米,槽身单跨长40米,加大流量后达420立方米/秒,5秒即可装满一个标准游泳池,在流量上堪称世界之最。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在施工中创新工艺,屡次刷新渡槽混凝土施工的进度记录,荣获中国水利工程“大禹奖”。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至今已安全输水运行近八年。丹江碧水欣然“赴约”,“北上”之路畅通无阻,一渠清水源源不断送往京津腹地,实现了“南北共饮一江水”的梦想。如今,南水北调工程累计调水超过560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超过1.5亿人。
【责任编辑: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