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记者从大通县“8·18”山洪灾害抢险救援处置工作应急指挥部获悉,截至当日22时,山洪灾害已造成25人遇难,6人失联,23人获救,各项救援及保障工作仍在有序进行,灾害原因正在调查中。
目前,共转移安置群众3104人,其中集中安置1879人、投靠亲友1225人,经对受灾房屋安全鉴定,组织742人回迁原居住房屋。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调拨运棉被褥、绒衣裤、防寒鞋、雨衣等共6600余件套。市、县两级有关部门紧急采购了拖鞋、洗漱包、枕头等生活用品及常用药品。
灾害发生后,西部战区、省军区和武警部队、消防救援队伍和公安部门第一时间集结1500余人,连夜赴灾区开展抢险救灾、隐患排查、人员搜救和维护交通等工作,在搜救中,按照“从上游至下游、力量逐步递增”和“不缺一户、不漏一人”的总体原则,沿河道两侧开展拉网式排查,利用音频生命探测仪、雷达生命探测仪、视频生命探测仪等先进救援装备搜索定位被困人员,红、绿、白三色旗子标识救援区域,累计营救被困群众500余人,妥善处置群众求助警80余起,排查民房1000余户、清理淤泥3500立方米、搜索田地林地65万平方米。
省应急管理厅协调应急管理部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开展应急救灾与灾后影响侦查任务,完成灾区近600平方公里区域的监测任务,有效获取上百幅最高分辨率优于0.5m的SAR图像。通过与同区域的卫星历史光学图像分析对比,获取了珍贵的实时地面洪水灾害监测对比图,为后续救援、灾后受损评估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电力部门派出257名抢修人员,60辆保障车辆,对大通地区5座变电站、8条主网线路、69条配网线路开展特巡排查,紧急调集架空绝缘导线21千米、电线杆200根、配套金具100套、10千伏变压器6台,完成受损电网抢修任务,21个台区、520户受灾居民用电全部恢复正常。移动、联通、电信三家运营商累计出动应急通信车15辆、应急抢险车40余辆、卫星电话18部、发电油机13台、对讲机18部、抢修人员300余人次,恢复了受灾乡镇的网络,并为当地群众开展了充电宝、应急电话等一系列便民服务。
各级交通部门迅速开展公路抢修抢通,重点对公路沿线淤泥、塌方等进行了清理运送。各级公路管养单位共投入排查抢险人员273人次、吊车2台、挖掘机9台、装载机7台、货运汽车9辆、平板运输车8辆、应急保障车辆4辆,清理淤泥共计8.6万立方米、河道2.5公里,对青山村至沙岱村公路全幅中断100米和半幅中断160米进行抢修。目前,灾区道路可以通行。同时,大通县出动1961名干部职工、120名青年志愿者,联点帮助青山乡沿线道路及4个受灾村(18个自然村)1238户群众进行清淤。
省、市、县126名动物防疫专家,有序开展溺亡动物巡查、打捞、收集、转运、无害化处理以及环境消杀等灾后动物防疫工作。调运100吨生石灰,道路、滩地、无害化处理点铺洒生石灰进行消杀,已累计无害化处理溺亡动物624头只,对死亡动物周边环境、牲畜圈舍以及无害化处理点进行全面消毒灭源,已消杀37800平方米。
各级红十字会、社会慈善机构、爱心企业等相继为灾区捐赠了抓绒保暖衣、消毒湿巾、家庭应急包等物品和食品。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启动“天使之旅—驰援青海山洪救灾行动”,紧急调拨1000只“赈济家庭箱”驰援青海山洪受灾地区;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青海省红十字会向大通县定向捐赠共1100万元人民币;西宁市红十字会已收到捐款120.2万元,发放1000个救灾家庭包、1000件应急冲锋衣、400件雨衣、400具雨衣、400套被褥;对安置点群众连续三天开展无偿供餐活动,为5000人次提供餐食。
下一步,在持续全力做好“8·18”山洪灾害救援工作的基础上,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克服麻痹思想、疲劳状态、松懈心理和厌战心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做到守土有责,不能再次出现类似事件;加快清理淤泥、杂物、垃圾,全面排查鉴定受灾房屋状况,调拨必备生活物资,帮助群众尽快返回住所;做好灾后重建规划,帮助受灾群众尽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加强汛情监测,监测预警等信息早报、滚动报、及时报,各级防汛指挥部做好监督指导;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对于中小河流、水利设施、河谷地带等重点区域,进行认真排查和监测,抓实抓细各项防汛救灾措施;加强应急处置,落实“叫门”“叫应”机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乡镇、每个村社、每户每人,遇到险情时及时转移群众,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应转必转;加强值班值守,重要岗位要24小时在岗,确保出现突发事件能及时、有效地处置应对;做好应急抢险的各项准备,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压实各级责任、严格措施到位,统筹做好经济发展、疫情防控、防汛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来源:大通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