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广元千佛崖:文物防病害 给它加个“盖”

日期:08-17
文物广元市建筑

雨水是造成千佛崖病害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围绕摩崖造像灾害治理,自2011年起,千佛崖实施了龛窟加固、危险区加固等工程,窟檐的修补,增加了石窟纵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雨水冲刷对佛像的影响。而通过在崖顶修建500米长的泄洪沟,能够有效抵挡暴雨对崖面的侵蚀。

传统样式保护窟檐

传统样式保护窟檐

常年的风吹日晒雨淋,使得千佛崖的这些摩崖造像早已斑驳,甚至有的佛像已经模糊不堪了。从2014年开始,千佛崖就在摩崖造像较少的北段,开始实施保护性建筑试验段。对整个崖体起到保护作用。

广元千佛崖保护建筑试验段

广元千佛崖保护建筑试验段

据广元市千佛崖石刻艺术博物馆文保中心副主任赵希介绍,千佛崖摩崖造像保护性建筑试验段是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创新使用陶瓦与钢结构衔接,通过鱼鳞状的组接铺设,在防风防雨的前提下,保证保护建筑内部空气流通。既不完全隔绝风和雨,也没有改变文物内部的保存微环境,从而达到长久保护文物的目的。

保护建筑鱼鳞状墙体

保护建筑鱼鳞状墙体

通过长达六年,对千佛崖文物保存环境、状态的持续检测,加装“保护盖”的千佛崖北段石窟的造像一直维持原状,病害没有加重。而这也从整体上保护千佛崖,提供了可以遵循的保护路径。在改善文物生存环境的基础上,2021年3月,广元千佛崖的首个本体造像保护修复项目“莲花洞”完成了造像彩绘保护,加固材料的比较研究,其成果将为未来川渝石窟造像彩绘的保护与加固,提供科学依据。

莲花洞

莲花洞

今年八月以来,关于“莲花洞”的最新考古报告,结合实地勘测,正在逐渐形成。在张宁等老专家的指导下,新一代的千佛崖文保工作者,已运用全景摄影、3d建模等数字化技术,对重点洞窟,建立了塑像和壁画的云端档案。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彭晔游明灵配音:米斯茹)

各地出台措施支持适龄夫妇积极生育 物流保通保畅 民航保障货运航班环比增长50.1%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