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组合港货物在广州新塘起航前往深圳蛇口。
一种全新的大湾区组合港模式已然风生水起。该模式把深圳枢纽港与珠江沿线支线港联通起来,构建起一条高效便捷的湾区海上物流大通道。
深圳海关昨日透露,2022年“大湾区组合港”新增6条线路,进出口吞吐量12.4万标箱,同比增长约4倍。截至7月底,“大湾区组合港”项目已累计开通线路21条,进出口吞吐量超24万标箱。
深圳海关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优化大湾区物流流转,创新推出“大湾区组合港”模式,自深圳关区内的“惠盐组合港”开始,这一新模式已逐渐从大湾区枢纽港拓展至各支线港之间,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湾区海上物流大通道。
深圳海关口岸监管处科长陈多告诉记者,因为大型国际货轮无法直接驶入珠江水道,货物必须通过驳船运至深圳港区,珠三角企业需要奔走两地海关办理转关手续,由此带来物流、时间成本上升。针对这一难题,深圳海关主动走访码头企业、船公司、地方交管部门和货主企业,深入调研了解水路中转全流程堵点,多次与大湾区各直属海关开展业务研讨对接,创造性推出“深圳枢纽港+珠江沿线支线港”的“大湾区组合港”模式。
深圳海关积极推动大湾区物流要素快速流通,联合省内其他海关通过共享港口代码,一次性完成申报查验手续,依托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开展全程监管,做到枢纽港和支线港运行一体化,实现货物在湾区各码头间“全天候”水路调拨,24小时运输不停歇,无缝衔接江海物流。“通过组合港可以将通关、查验的监管环节延伸到沿江港口,有利于为生产制造企业及时解决通关难题,贴合企业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各沿江港口仓储、装卸等物流资源。”深圳海关相关负责人说。
“搭上组合港这班‘快车’后,全程只需办理一次海关手续,通关时间、整体物流时间和运输成本都有大幅缩减,还能免除舱单录入费用,给外贸企业带来很大便利。”谈及这项改革,广东顺德某公司报关负责人高兴地说。
“大湾区组合港”模式发挥以深圳港为核心的大湾区水运“一盘棋”效应,促进深圳枢纽港国际航运资源和珠三角沿江港口腹地制造业货源的深度整合,推动大湾区港口资源整合互补和要素合理分配,全面提升了大湾区港口群整体竞争力。据统计,该模式每年可为企业节省2400万元报关成本,为班轮公司减少用箱成本超4500万元。同时,货物平均堆存期由5—7天缩短至2天内。
深圳海关积极推动“大湾区组合港”项目拓点提质增量,持续优化水路中转作业流程,支持水路驳船调拨,打通铁路场站与港口连接,以“水水中转+海铁联运”的方式解决了陆路拖车运输效率低的问题,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港区拥堵、尾气污染、道路安全隐患和噪声污染等问题,实现了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一举多得”。
深圳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陆续接到省内各码头企业开通组合港的申请,将继续深化“大湾区组合港”物流便利化改革,让更多企业享受到通关便利,优化深圳港口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