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中轴线,感受北京城在积厚流光的底蕴下如何焕发新彩

日期:07-25
永定门北京中轴线北京市

新华网北京7月25日电(王雨馨)中轴线是古都北京的城市骨架,更是古都文化的核心。北京中轴线是现存最长、保存最完整且历史悠久的古代城市轴线,其南起永定门,贯穿古都北京的外城、内城、皇城、宫城,直达北端的钟鼓楼。梁思成曾说:“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北京中轴线夜景(东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新华网发)

北京中轴线夜景(东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新华网发)

驻足于永定门御道旁,北望中轴线,领略一贯到底的气魄;在前门三里河漫步,感受“老胡同现代生活”;到颜料会馆观赏演出,体验百年会馆焕彩重生……沿着这条北京城的规划之轴、文化之轴缓步而行,解锁700多年的时光,也便感受到这座城市在积厚流光的底蕴下如何焕发新彩。

永定门钟鼓楼南北遥望一览中轴

在绵延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上,永定门与钟鼓楼遥相呼应,分别作为中轴线的南、北端点。

永定门御道始建于清雍正年间,是一条北起前门五牌楼,南至永定门的石板道。清末至民国期间由于修建电车轨道,永定门御道被逐渐改建,将原路面石板改铺在轨道两侧作为辅路。现遗存于2004年发掘,西侧路面140余米,东侧路面108米。而钟鼓楼是元、明、清京城的报时中心,两楼南北纵置、暮鼓晨钟。现存鼓楼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三重檐,歇山顶,通高46.7米,上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大型单体古代建筑;钟楼重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砖石结构建筑,通高47.9米,是北京中轴线上最高的单体建筑。永定门与钟鼓楼共同见证了这座古老城市的发展,也静静守护着这道壮美的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反映了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的传承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痕迹。”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吕舟指出,它是一个古今交融的产物,是一个活着的遗产。

居民在钟鼓楼广场踢毽子(东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新华网发)

居民在钟鼓楼广场踢毽子(东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新华网发)

据介绍,北京市从2011年起着手推动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以中轴线申遗为抓手,北京市近年来在老城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仅2020年8月至今,北京市已完成了钟楼及钟架、鼓楼擎檐柱、景山兴庆阁、正阳门箭楼等的修缮工程。文物腾退与环境整治方面,完成了太庙核心区东廊和西廊以及筒子河南岸非文物建筑的腾退拆除,社稷坛内坛南门东西排房的腾退拆除,先农坛体育场北侧场地、先农坛具服殿北侧和西侧非文物建筑的腾退拆除工作和神仓院的腾退工作,不仅外迁了开放景区内的办公单位,还恢复了历史格局,扩大了展示面积。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围绕北京中轴线核心遗产点,开展保护修缮与环境整治,争取为市民群众开放更多古韵悠长、环境优美的场所。

前门三里河公园水穿街巷庭院人家

小桥流水,青砖灰瓦,既有江南水乡的意韵,亦有北京胡同的风情,这里就是前门三里河。

三里河是老北京城护城河的泄水河道,于1437年形成,河道纵横。居民沿河而居,戏楼、会馆聚集于此。但到了清末,新的泄洪通道形成,随着人口增加,三里河逐渐被填平并最后消失。

为重现历史风貌,2016年8月,三里河绿化景观项目启动,依据历史的河道位置和走向进行还原,将胡同街区、四合院建筑与自然环境渗透融合。该项目全长约900米,先后完成9条胡同环境整治、河道沿线文物和房屋修缮、景观配套设施完善等工作。

改造后的三里河(东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新华网发)

改造后的三里河(东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新华网发)

负责该项改造工程的北京天街集团副总经理吴睿娜说:“该景观建设施工历时8个月,花费了大力气,改造过程中,我们着力提升周围居民的环境,同时注重文脉的传承。”

在此地居住多年的赵先生称:“改造前,这里比较拥挤,胡同窄小狭长。改造后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有了大的提升,很多原汁原味的元素也保留下来了,我感到亲切又舒坦。”

漫步于景观沿途,记者注意到,有不少文物保护建筑,如江西丰城会馆、安徽泾县会馆、福建汀州会馆南馆等。经过改造和修缮,这条可追溯到明朝正统年间的河流,延续与承载着前门地区数百年的历史与文化记忆。

颜料会馆“会馆有戏”文润人心

承载多样地域文化的会馆,是历史留给北京独特的文化遗产。7月19日,一组精彩的文化演出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颜料会馆上演。

北京颜料会馆(新华社记者陈钟昊摄)

北京颜料会馆(新华社记者陈钟昊摄)

“颜料会馆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东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铁峰说:“东城区通过依托会馆资源,不断探索会馆活化利用,打造了一批小而精、小而雅、小而美的戏曲,让百年戏台再现光影。”

2021年10月,颜料会馆迎来首场演出,成为东城首个“有戏”的会馆。根据旧址建筑和空间特点,颜料会馆量身定制了系列演出节目,汇聚了北京演艺集团各院团的优秀中青年力量,以民乐为主,融合戏曲、舞蹈、器乐演奏等演出形式,对传统经典进行全新诠释,定期为市民朋友带来演出。如今,到会馆观戏已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时尚风潮。

今年7月,东城区发布《关于进一步焕发东城区会馆文化活力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在前期“会馆有戏”的探索基础上,进一步突破会馆活化的边界,寻求会馆作为文物实现创新利用的新路径。

措施提出,发挥文物地域连接、文化联接、价值链接功能,强化会馆旧址等文物建筑与金融、科技、商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创新融合,努力将会馆打造为历史文化精华展示馆、多元文化交融共生馆、创意文化集聚示范馆、文化消费潮流引领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馆,让历史文脉与时代新风交相辉映,既激活百年会馆资源,又丰盈百姓精神生活。

北大红楼、先农坛、万宁桥……北京中轴线上值得缓步而行的地方还有很多。这条7.8公里的中轴线,诠释着传承与创新,既有悠久的历史,也焕发着蓬勃的生机。

上海新增社会面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太空“新居”是怎样建造的? 新闻背后的故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