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日早上7点,距离起飞还有3个多小时,上海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早早等候在了上海虹桥机场。今天他们组织的上海疫情后第一支跨省旅行团就将从这里飞往甘肃,行程6天5晚。面对镜头,周卫红有些激动。历经了90多天的“静默”后,她终于看到了旅游“如常该有的样子”。这条线路,7月20号之前的15个班次中,7个已经销售完,剩下的也寥寥无几。
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5522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超过6%。旅游对于上海这座城市的意义不言而喻。不过,在周卫红看来,现在判断旅游业前景,仍为时尚早。毕竟从2020年之后,跨境游几乎全面萎缩。眼下,最重要的任务依然是“努力活着”。
疫情最严重的几个月里,春秋旅游几乎颗粒无收。时至今日,导游开工率仍不到一半,线下门店大门紧锁,大多数的行政人员也没有返回办公场所。尽管没有主动裁员,但从公司高管到基层员工,大多数人几个月里都只能领到2590元的最低工资。
大公司尚且如此,小企业的命运更可想而知。尽管没有明确的统计数据,但数月前,一封《苏州市旅行社行业请援呼吁书》将地方旅行社真实现状呈现于人前,当地超过90%旅行社已无法支付次月员工工资、社保,以及房租。疫情反复以及防控的常态化,打破了人们原有的出行模式,改变的是旅游人的生存状态。
一早,在崇明三星镇的玉海棠景区门口,上海玉海棠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建校正在仔细地向运营团队里的同事布置防疫消杀工作。他们有的来自春秋总部,有的是之前的国际团领队,而他自己原先则是杭州分公司的负责人。
疫情,让这些原本天南海北的年轻人集合在了崇明。长久以来,旅游业都被认为是一个“看天吃饭”的行业。疫情之下,出境游几乎全面熔断,跨省游也是“步步惊心”。于是,去年底最后一天,春秋和崇明当地的玉海棠科技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当地出资源,旅行社出客源并负责日常运营,共同打造本地旅游景区。在旅行社看来,做玉海棠这个项目是把重心放在本地游市场,在储备客源的同时,“和潜在的消费者、和消费者始终在联络感情”。
春节里,玉海棠接待了近5万人次,几乎都是本地游客。从旅行社到景区运营商,转变背后,往日带人为主的旅行社,开始“带货”。这对于如今的旅行社,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生存手段。2020年疫情初始,春秋就利用他们的航线优势开发出日本“海淘”产品,甚至还推出了自己的购物网站。这个春节,玉海棠的崇明大米热卖,半个月就销了一万吨。如今的玉海棠,与其说是一个旅游景点,更像是一个“农业基地”。
帐篷、草坪、折叠椅,在上海长风公园大悦城的中庭里,一个日式露营营地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尽管并非周末,但现场还是颇有人气。撑一顶帐篷,搭一块天幕,精美摆盘配上各类酒水,氛围灯从帐篷延伸到草地上,蓝牙音箱和手冲咖啡也是必不可少。无需远行便可收获产生“微度假”的满足感,这也是人们向往“露营体验”的原因之一。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露营营地市场规模达354.6亿元,增速达18.6%;1月至4月上旬,仅通过携程报名露营游的用户数量是2021全年的5倍以上,露营妥妥地“火了”。
露营的火爆也吸引了旅行社的注意,春秋专门为此成立了品牌,进行营地设计、建设和管理。在这个暑期,有将近二十个营地陆续推出,最远覆盖到了兰州、沈阳。这对于他们来说,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重点打造的“经济增长点”。
需求变迁、供给调整,疫情中的旅游业正在经历锤炼与重塑。带货、露营、转型,旅游业在这个夏天里努力寻找前进的方向。
还要看到,中央和地方的旅游业纾困解难政策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在供给端,国家层面围绕资金补助、项目贴息、保证金返还、旅游项目建设和升级专项支持、贷款融资支持等加大力度。地方层面主要从融资优惠、专项资金支持、基本业务保障、人才培训、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推进。在需求端,各方主要从市场推广拓展、消费刺激等方面推动。文化和旅游部开展“美丽中国·美好生活”2022年国内旅游推广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采取“跟着季节游中国”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受众面,增加各方互动,激活近程旅游市场。再如,成都也在联动广州、厦门等7个城市宣传推广暑期游。
不久前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优化调整了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近一周,全国酒店预订量已超2019年同期,部分航空公司从上海直飞三亚的机票价格已从之前的1200元左右恢复至3600元的全价。种种迹象似乎都在表明,旅游市场回归在即。这让旅行社也看到复苏的希望,不过他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如今的市场已然发生改变,传统旅游时代已经一去不回。要想活得更好,“还要靠你研究客人需要什么”。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秦扬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