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就《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面向公众征求意见,这份导则第一次为儿童友好成长空间应该如何建设提供了“中国范式”。近日,这份导则结束了征求意见期,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正式公布。今天(6月19日),我们就结合导则的具体内容来了解什么是儿童友好空间。
此次住房城乡建设部征求意见的这份导则明确指出,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应在城市、街区、社区三个层级统筹推进。重点工作内容包括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空间、公园绿地的适儿化改造和校外活动场所、游憩设施建设。在城市层面,要积极推动托育、教育、医疗卫生、儿童福利、公共体育、儿童综合服务设施、图书阅览、展示与艺术表演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适儿化改造。
车不分流、自行车道被挤占等交通危险要素是家长普遍不放心儿童在户外独自活动的原因之一,为此,导则提出各地要建设适宜儿童出行的道路交通系统等,保障儿童出行的安全性。
而在街区层面,导则提出各地应根据街区常住人口规模合理配置、均衡布局中小学校、卫生服务中心、街道综合服务设施等,满足儿童求学、就医等基本生活服务需求。
在专家看来,以往我国城市建设对儿童的需求关注不够,城市面向儿童的活动场地和服务设施在“量”和“质”方面都亟待提升。为此,2021年,“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正式写入了“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2021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还进一步联合印发意见,明确规定了儿童友好城市需要具备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