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铁军”锻造城市“金腰带”

日期:06-17
地铁青岛市

1月22日,25座车站全部封顶;3月10日,全线洞通;4月28日,全线轨通;5月30日,在青岛地铁首次实现全线供电、通信同时“双通”……进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开局之年,地铁4号线上演建设“加速度”,向着年底试运行、尽早通车的目标加速冲刺。

4号线是2022年省重大实施类项目,也是青岛地铁建设及地铁沿线开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中的重点推进项目,通车后将与1号线、2号线、3号线等8条已批复线路实现便捷换乘,如同一条“金腰带”将整个地铁线网“穿线成网”,起到“贯穿东西、四通八达”的重要作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自2016年开工建设以来,面对一项项“急难险重”的攻坚任务,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建设分公司所属4号线建设攻坚团队在大事中显担当,在逆境中显襟度,在难事中显本领,高效推进工程建设,拿起“绣花针”绣出“金腰带”,用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奋进姿态和“铁军”精神创出多项省内首创、国内第一,为青岛地铁立起新标杆。

“毫米级的较量”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建设分公司总经理朱明是青岛地铁建设领域的“老兵”。2010年加入青岛地铁伊始,他就承担了首条地铁3号线的建设任务,后来陆续参建过2号线、11号线等骨干线路,施工管理建设经验丰富。4号线一开工,朱明带领建设团队转战“新战场”,“啃”下一个又一个“拦路虎”。

“牵一发而动全身”。地铁建设涉及专业多,工序复杂,对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高。任何一个环节的滞后,都可能延误到总体工期。要保工期,首先要提高施工效率。青岛的地质以花岗硬岩为主,之前各地地铁施工普遍适用的盾构机在青岛“寸步难行”,3号线全线使用矿山法施工,机械施工比例近乎于零。“矿山法遇到硬地质,一天也进不了1米;机械施工一天10米不是事。”朱明告诉记者,通过3号线的建设,青岛地铁逐渐确立了要在硬岩地质下实施机械施工的决心,并在2号线开始推广应用。到了4号线,机械化水平已成为在建线路中最高的一条,机械法施工占62%,共投入5台盾构和6台TBM大型掘进设备。

4号线沿线地质条件复杂:盾构/TBM等大型掘进机械掘进时,需多次穿越微风化花岗岩与碎石土软硬结合段、中粗砂与粉质黏土富水软弱带以及河流,施工难度大。“瞄准又好又快的建设目标,我们与复杂的地质环境展开了‘毫米级的较量’。”朱明说,施工过程中,结合不同的地质环境采取了不同的施工方案,通过采用盾尾同步注浆和二次补浆、带压开仓换刀、地表注浆和空贯探测等措施,将沉降控制在3毫米之内,盾构施工控制达到国内顶尖水平。

去年的一次攻坚经历,朱明至今记忆犹新:在人民会堂站—沂水路站区段施工过程中,需下穿已投入运营的3号线。建设团队根据自动化监测数据指导施工掘进,通过视频监控等信息化手段实现了风险全过程监管,最终顺利完成4号线下穿运营中3号线主体结构施工,下穿最大沉降值小于1毫米,开创了国内首次超小径距下穿运营地铁线路的先例。

鞍山路站的基坑平均深度达40米,是青岛地铁开建以来最深的。在开挖过程中,地面沉降超标,工程一度暂停施工。建设团队通过现场调度、专家论证、施工方案调整、24小时轮班值守盯控,有效保障了基坑于2020年6月顺利封底。

4号线终点站大河东站,是全线最深的明挖车站。受前期工作影响,大河东站至2021年初才具备基坑开挖条件。该站为地下四层车站,属于深基坑开挖,临近大河东河、下沉广场,主体结构形式极其复杂。面对进场晚、施工难度大的困难,第一建设分公司工程处副处长李智慧一度连续几周吃住在工地,与施工单位一起想办法,最终解决了场地狭小、工艺复杂等诸多难题,安全高效完成了基坑开挖、车站主体工程施工等关键工序,今年1月顺利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工地板房中建起临时党支部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今年3月16日,4号线董家下庄站至张村站区段被纳入封控区管理,人员、机料、生活物资等不能进出。此时,全线轨通的节点迫在眉睫。如不能按期完成将直接影响后续环节的施工进度。

疫情就是命令,岗位就是战位。如何做到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两不误”?第一建设分公司快速决断,决定在工地成立临时党支部。2011年进入地铁、参建过3号线的工程管理处副处长倪向阳临危受命,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在不到2小时时间里,来自4号线不同参建单位的12名党员迅速在工地临时板房中集结。

党旗在工地上高高飘扬,封控区内近400名地铁建设者一下子找到了主心骨。倪向阳跟其他党员一起,带着临时组建的3支专业突击队和1支后勤保障队奔赴各自战场。TBM拆机、铺设轨道,做好土建、机电、轨道、供电等多专业协调配合……现场的防疫和生产生活秩序很快恢复。

“这次攻坚经历,让我得到了锻炼和成长。”第一建设分公司工程管理处土建业代赵凤凯是名“90后”,担任TBM拆机突击队队长。封控期间,他与时间赛跑、与设备为伴,组织技术人员研究拆机方案,进行资源调配,并跟工人们一起拉电缆、拧螺栓、拆架子,两个班组24小时连续作业,星夜兼程高效配合,有力保障了TBM拆机按计划完成。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第一建设分公司设备处轨道业代秦明君吃住在工地,一天往返6公里,不放过一个死角,对现场进行安全巡视,脚起泡了,扎破继续走,一直坚持了9天。“党员们在工地上冲在最前面,有的党员年龄很大了,还是每天从早到晚带头泡在泥水里干活。”跟身边的党员先锋和榜样比起来,秦明君觉得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内心深受触动的他,火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13天后,封控区域解封。4月28日,全线轨通任务提前两天完成。

创新引领打造新标杆

今年,青岛地铁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地铁,打造一流城市投资建设运营商”的战略目标,并设置了“1+6”目标体系,1是“以创新为引领”,6是安全、优质、高效、绿色、智慧、和谐。4号线通过创新引领为青岛地铁打造了新标杆,一流地铁气质处处彰显。

响应国家智慧城轨建设号召,4号线搭建车辆、供电、电扶梯等智能运维系统,均为青岛地铁首次应用。面对新设备系统,尽早开展设备调试验证系统功能是4号线工程建设的迫切需求。而电通和通信通,则是开展设备调试的必要条件。一般情况下,只有电通后才能开展通信系统设备调试实现通信通,工序紧密,环环相扣。“能不能同步实现双通,为尽早开展设备调试创造条件?”攻坚团队多方研究,攻坚克难,多措并举、创造条件开展设备安装调试,5月30日创纪录同步实现了“电通”“通信通”双节点目标,为4号线进入调试阶段提供了保障。

4号线贯穿新老城区,沿线经过11所学校、8家大型医院以及众多居民区。为减少对地面结构以及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4号线铺轨过程中采用了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垫浮置板道床、梯形轨枕道床、多等级减振道床、中等减振道床、普通道床等6种道床,减振类型多样、道床形式复杂、工序转换频繁,创青岛地铁道床形式复杂之最。未来的4号线,即便在已开展运营的情况下,线路提升减振等级也仅需2小时的施工窗口期即可。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当前,4号线已进入关键阶段,冷热滑、动车调试、综合联调、空载试运行等工作将逐步展开。“重任在肩,使命如磐。”朱明表示,将牢牢把握“安全、质量、效益、效率”四要素,科学统筹施工时序,推动线路早日高质量开通。

科学家发现2.5亿年前陆地生命大灭绝主因或为“硫酸雨” 福建三市发布一批人事任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