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疫情防控高效应对,验证首都基层治理创新成就

日期:06-06
北京市首都疫情新京报新冠肺炎

编者按

北京这五年来,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的时代命题,实现了一个大国首都、一座超大城市的转型发展,同时也为我国新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北京样本。

在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新京报评论部重点推出“关注北京党代会系列评论”,全面回顾北京过去五年的建设成就、积极展望首都未来五年的更大发展。

▲4月2日,北京顺义区2022年清明文化节暨清明健步行活动在北京市共青滨河森林公园举办。新京报记者李木易摄

▲4月2日,北京顺义区2022年清明文化节暨清明健步行活动在北京市共青滨河森林公园举办。新京报记者李木易摄

在此轮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北京街道乡镇和社区基层组织的高效应对,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无论是封控区、管控区的生活物资保障充分,还是12345等渠道在疫情中发挥的信息桥梁作用,又或是特殊重点人群的上门服务和就医保障,抑或是下沉干部和社区志愿者们的踊跃参与,都让人们见证了首都治理在疫情防控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而自4月26日首次发现感染者以来,至今短短46天时间里,北京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高效应对措施,也充分验证了北京这五年来的基层治理创新成就。

实际上,基层治理不仅是疫情防控等应急管理的中坚力量,也是超大城市常态运行的关键基石。过去五年,从“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到“接诉即办”,从物业管理变革到垃圾分类创新,乃至在应对疫情过程中开展的无疫社区(村)创建活动,北京形成了一系列有首都特色的基层治理创新。

过去五年,可以说是北京基层治理深刻变革和持续创新的五年,也是首都善治取得实质性进展和广泛影响的五年。在这五年间,北京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筑牢基层治理制度体系,倡导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形成了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有效联动,打通了基层治理的堵点难点,开辟了一条首都基层治理新路。

创新品牌打造“接诉即办”

在过去五年时间里,北京基层治理创新遍地开花,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首都治理经验做法,并在全国许多城市落地扩散。其中,12345市民热线服务——接诉即办成为首都治理创新的品牌,2019年入选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和首都城市治理网络舆情热词。

接诉即办在实际运作中还不断升级迭代,走向未诉先办和主动治理,每月一题,聚焦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热点问题,局处长亲自体验办事流程,打通关键难题的堵点痛点。市民诉求的响应力、解决率和满意率连年攀升,成为我国政务服务热线的标杆。

此外,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北京12345还成为百度知道合伙人,推出“北京12345服务导图”,通过权威回答与公共服务点位信息导航,让市民感受家门口的一键服务。

▲2021年12月18日,观众参观在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举行的北京接诉即办改革实践展。新京报记者王飞摄

▲2021年12月18日,观众参观在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举行的北京接诉即办改革实践展。新京报记者王飞摄

瞄准需求提质社区治理

过去五年,北京“放管服”改革推动一系列政务服务和行政执法权限下放到基层,加快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圈”。特别是在社区居委会和各类商业服务网点增设的政务服务窗口和自助机,使市民步行15分钟即可全时就近办理高频政务服务事项。

与此同时,“北京通”移动政务客户端等融合新兴信息技术的政务服务,使群众企业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在此期间,北京基层治理瞄准多元化需求,面向不同年龄层和来源的市民群体,打造儿童友好型、青年发展型、生育友好型、老年友好型和国际友好型的全龄全员友好型社区。北京积极探索社区助餐项目创新发展,方便老年人在社区就近就餐,安全营养实惠的老年餐有效助力居家养老。

北京各地探索试点智慧社区,着力打造安全、便捷、高效、智能的社区服务。如,朝阳区双井街道在2019年还入选了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社区,成为该项目在全国的首个社区级试点。

基层治理看似小事,“关键小事”实则“国之大者”。为此,北京紧紧抓住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这两个“关键小事”,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地稳扎稳打,带动北京基层精细化治理。

同时,北京还扭住老旧小区改造、停车难等高频民生问题,全市上下合力齐抓共管,既解决了这些看似不起眼实则让老百姓伤透脑筋的问题,也带动了一批同类问题的破解,并培养了党员干部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建章立制完善治理体系

过去五年,北京坚持建章立制,法治先行,通过一项项法规和规章制度为基层治理保驾护航。北京有关基层治理的地方性法规密集出台,街道办事处条例、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物业管理条例、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一批地方条例陆续颁布实施,基层治理制度体系趋于完善。

这些规则制度的建立健全,使北京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加速,既固化了基层治理创新的经验做法,又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法治准绳和制度保障。

如,《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颁布实施,明确了街道办的权限、职责和机构设置,进一步强化了街道办为民服务的职能定位。而《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则厘清了物业公司、业委会和业主之间的关系,物业服务成为基层治理的有效组成部分,有力带动了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的协商共治。

新京报:疫情防控高效应对,验证首都基层治理创新成就

▲6月2日,端午小长假来临之际,北京顺义区胜利街道红杉一品社区党支部暖心举行“疫线保安全端午送安康”主题活动。新京报记者李木易通讯员闫兆松摄

群策群力形成首都样板

过去五年来,首都基层治理创新为北京各项重大战略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城市转型和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无论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还是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有序推进,抑或是城市副中心建设、“两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基层治理创新都默默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2018年,北京启动“回天有我”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又启动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各级党政部门和基层组织群策群力,共同解决回龙观和天通苑地区久拖不决的交通拥堵、停车难、公共服务和商业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

这极大地提升了回天地区的大型社区服务水准,而其探索积累的多方参与、居民共治等基层治理经验在北京其他区复制推广。

本轮疫情从最初的暴发到今天,短短46天时间便大部分地区转入了常态化防控阶段,首都善治成效显著。而结合本轮疫情防控需要,北京推动的无疫社区(村)建设,既是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基本目标,又是继续深化基层治理的又一抓手。

无疫社区(村)的创建标准,包括健全疫情防控组织架构、病例保持清零状态等7方面内容20个指标。在动员广大市民积极行动起来,同舟共济、共克时艰,进一步织密织牢社区(村)这道防线的同时,这也能极大助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格局。

回顾过去五年,北京基层治理深刻变革,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日臻完善,基层治理成就有目共睹,显著提升了市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而基层治理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下沉干部和党员居民参与其中,特别是很多年轻人踊跃报名成为社区志愿者,使基层治理越来越有年轻态。

我们相信,这样一股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和多方共治的基层治理强大势能,必将引领首都基层治理再上层楼,成为全国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首都样板。

撰稿/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空间站第三棒全力开跑” 神舟十四号3名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现场视频 广西柳江河超警2.12米 漓江阳朔段超警0.89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