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夏长江]
2021年对于中国经济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数据显示中国人均GDP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当然,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肯定不止于此,希望能更进一步。中国“十四五”规划也提出,2035年人均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联合国开发署划定的发达国家约有37个,可分低等、中等、高等,人均GDP最低的发达国家匈牙利为18772美元,偏高发达国家为43935美元。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和价格上涨水平,在汇率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实现“十四五”规划的这一目标是很有可能的。人们对GDP预测的关注度很高,这里就不再赘述。
但衡量民众生活水平的标准除人均GDP、人文指数外(有待详细讨论),可支配收入和社会福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将着重讨论这两方面。
一、可支配收入和社会福利的统计
可支配收入分为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也包括三次分配),初次分配收入又包括工薪收入、财产收入、经营收入和部分转移收入;二次分配收入多是指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有政府的、有非政府的(企业和非营利机构)。
按照国民经济核算规定,政府部门(企业和非营利机构)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涉及保障生活、教育、健康、住房、就业等,应记为住户部门转移收入(相应支出记为居民最终消费)。
可支配收入有三个指标,一个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一个是“住户”(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一个“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收入包括住户收入、政府收入、企业收入、非营利机构收入,因此国民收入实际是整个国家的收入。
居民收入与住户收入的主要区别在于,居民收入是初次分配,有部分转移收入,如养老金、失业金等;而住户二次分配的转移收入较多的是社会福利,如公共交通补贴等。
正确地比较中外收入和社会福利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国际统计的住户收入及社会福利包括现金和实物(且有分类数据),而中国的实物收入没有细分社会福利和非社会福利,但通过财政、社会基金账户可找到部分数据。
第二,中国的“可支配收入”与国际的“调整后可支配的收入”的内涵相同,中国是先统计现金“可支配收入”,再加实物称为“调整后可支配收入”;国际是先统计含实物的收入称为“可支配收入”,再减实物。
第三,中国是按国际组织的统计方法,住户可支配收入等于初次分配收入加上转移净收入(转移收入减去转移支出),转移支出既有个税,也有社保(还有其他转移)。
按照国际可比口径,中国住户可支配收入(含实物)与GDP的比为66.1%,比居民可支配收入与GDP的比,多了23个百分点左右。同理,居民消费也应包括政府转移个人的部分,因此,中国居民最终消费与GDP的比也会相应提高。
本文表格均有作者制作
住户增加值与GDP的比反映的是住户在经济总量里的比例,住户可支配收入与GDP的比侧面反映了住户缴税和社保的情况,中国住户可支配收入与GDP的比为60.2%,与中等发达国家一样(60.1%)。美国可支配收入占比高的原因是公共强制性社保很少。
但中国住户公共福利占GDP比约9.2%,比中等发达国约低13.5个百分点;表现为中国住户来源于再分配的公共福利收入较少。有学者认为,中国社会福利较低是影响消费和生育的重要原因。
国际组织统计的社会福利分公共强制社会福利、公共自愿福利、商业强制社会福利、商业自愿社会福利等。
统计上又可分为住户收到的社会福利,和政府(企业和非营利机构)支出的社会福利。住户社会福利是指政府(企业和非营利机构)转移给住户的社会福利(教育、文娱等社会福利不包括在社会保障中)。
中国的社会福利统计与国际稍有区别,2017年及以前,中国将社保基金总支出称为社会福利,将财政有关社保的补贴称为社保财政补贴,将财政有关福利的支出称为社会补助(部分为社会保障福利);2018年后医保基金支出不再计入社会福利。不管那年,经合组织是否照抄中国数据(其他国家或有此类情况),其统计的中国社会福利包括社会补助(财政补助和企业补助)。本文之后将着重讨论和比较公共强制社会福利(下简称为公共社会福利)。
住户可支配收入与住户收入的比,中国为78.2%,中等发达国家平均为60.1%。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支出是储蓄,住户储蓄与住户收入的比,中国约27.2%(国家总储蓄率也很高);中等发达国家为6.7%,中国是中等发达国家的近4倍,也高于很多高等发达国家。
储蓄率有两重性,即储蓄转为贷款支持经济发展,同时也会影响消费支出。有学者认为,中国储蓄率高的原因之一是社会福利较少(不敢消费)。
二、中国社会福利与国际比较
国际组织将社会福利分为九类,有养老、遗属、失能(工伤残疾)、健康、就业(积极的劳动力市场)、失业、家庭、住房、其它(包含维持生活)。
数据显示,中国社会保障事业飞速进步,特别是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穷人社保覆盖率很高,中国为低保、特困、部分下岗职工等代缴社会保险,基本实现了贫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医疗保障覆盖率也较高(见表4),但重残和工伤稍差,家庭福利较差。
数据显示,住户公共福利与住户收入的比,中国约12%,比中等发达国家约低11个百分点,养老、医疗、家庭、住房与住户收入的比也低于中等发达国家,但各有差异。
(一)最低生活保障
最低生活保障,国际组织称为维持生活福利,这个福利是指在(划定的)贫困线下居民享受政府提供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福利,中国的低保、特保,临时救助、其他补贴等就是此类福利1,维持生活福利还包括(外国)难民援助,商品捐赠等,中国没有相应的数据。
中等发达国家维持生活福利的对象多为老年人、残疾人、生育期贫困家庭的妇女和儿童,中国维持生活福利涵盖较宽,有部分非老年、非残疾人、非生育期的家庭成员。
中国享受维持生活福利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为3.5%;维持生活福利占住户收入的比为4.3%,高于中等发达国家的3.5%。中国维持生活福利主要由财政支付,法国、意大利部分由社会保险(家庭保险)支付,其对贫困或残疾老人给予养老金或提前养老金,对贫困家庭成员给予家庭津贴。
弱势群体受助率,中国为33%,低于意大利(43%)、西班牙为(45%)。中国的贫困标准(穷人)是中等标准(3.2国际元/日,2011年购买力平价);确定弱势群体与人均GDP水平有关,国际组织视中国为中等偏高收入国家。2020年秋,国际组织将提高各等贫困标准,并按2017年购买力平价计。中国贫困标准应逐渐向高标准靠拢,或在逐步提高标准的同时,提高覆盖率。
中国弱势群体主要集中在农村中低收入家庭,其中收入低的原因之一是农业收益极低。据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统计,三大主粮产值净利润率为4%(2020年为47.2元/亩),对比韩国的农产品价格,中国低很多。如果提高粮食价格,为了不影响人民生活就要增加粮食生产财政补贴,但又受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直接补贴规定的制约(发达国家不超5%,发展中国家不超10%,中国承诺不超8%)。
中国国有企业以保护价收购粮食也被认为是直接补贴。美国维持生活的重要措施是食品券(补充营养援助计划,SNAP),其覆盖率高(总人口的10.9%),享保标准低(贫困线的129%,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保障标准适当(130美元/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左右)。这项福利除保障生活外,最重要的是间接补贴粮食价格(占农业补贴的80%),不受国际规则的限定。
(二)住房福利
住房福利主要是租金补贴,中国的廉租房、公租房、其他保障性住房租金多有补贴,中国享受租金补贴的家庭约占全国的2.8%,中等发达国家多低于中国,如法国约占1.8%。
能源补贴统计在维持生活福利中。中国的能源补贴比较特殊,由于国有性质的能源企业较多,多数地区的贫困家庭是直接免收或减收,在社会福利统计里没有充分体现。
中国的住房保障工作做得非常好,给农村贫困户建房、贫困村整体搬迁、城中村改造等,各级政府投入了巨量资金。中国一些单位提供低价住房(称房租隐性补贴)。
国际组织明文说,虽然这些住房支持是相当可观,特别有力地支持低收入家庭,具有社会性质,但由于没有国际的覆盖范围和测量方法,因此,目前暂不包含。
中国住房福利与住户收入比为0.1%,低于中等发达国家的0.2%,表面看,中国住房福利的特点是覆盖面宽、补贴数额较低。其实中国享受住房补贴者多住在公租房和廉租房,其价格较低;而中等发达国家者多租住私人住宅,价格较高,虽有补贴,但家庭支付租金比较高。
(三)医疗福利
中国绝大多数民众都参加了公共医疗保险,离休、现役军人和家属,极少机关事业人员实行免费医疗,医疗保障率稳定在96%以上。经合组织健康统计有几个覆盖率,如公共医保覆盖、基本商业医保覆盖率,核心医疗保健覆盖率(公共医保和基本商业医保),中国没有强制性商业医保,有公共医保的部分人群可能同时有商业医保,所有类型的医保覆盖可能不会增加,但实际报销率会提高。
中国的医疗福利较为突出的有:一是居民医保的财政补贴是个人缴纳的2.48倍;二是医疗救助,建档立卡贫困户、重度残疾、两参人员(参战、参试)、部分下岗职工有多种医疗救助,如减免、代缴医保费,提高报销比例(有地区贫困户报销率达100%);三是公共健康预防免费制度,如儿童预防服务、肺结核治疗、艾滋病治疗、疫情防治等,这次新冠疫情,完美地体现了中国的优势。
中国医保原分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个人缴纳),2022年,全面推行职工医保门诊报销制度,各地报销率不一,最低都不低于50%,有的地区达90%。居民医保个别地区门诊也报销。
从2020年起,不再公布实际报销率(2019年,职工医保住院实际报销率平均为75.6%,居民医保住院实际报销率平均为60%)。2020年,职工医保住院政策内报销率平均在85.2%,居民医保住院政策内报销率平均在70%。
经合组织统计的医疗报销率分,住院服务、门诊服务、医疗商品(药品)、长期照顾、牙科等,要注意的是中外门诊服务不同,外国的门诊主要是医生诊察、检查(实验室和仪检),凭药方到药店购药。中等发达国家住院服务公共医保报销率平均为85.4%;门诊(中国口径)公共医保报销率(门诊服务和医疗用品加权平均)平均为66.6%。中国公共医保住院报销率已接近韩国、超过希腊。
中国公共医疗福利与住户收入的比为2.9%,家庭健康支出与最终消费的比为4.8%;中等发达国家分别为6.2%和3.4%。中国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多有医疗二次报销,企业支出统计在企业社会福利。
中国公共医疗保障的差距,主要有几点,一是最高限额,中国是超过为自费,因此虽然有公共大病保险,但也会给部分家庭造成困难;中等发达国家多为超过限额,个人不再自付;二是居民医保门诊多数地区不报销,中国正在筹划,盼早日实施。
一些发达国家经常让人吐槽的是就医等待时间过长,这一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如三种大容量外科手术(白内障、髋关节置换和膝关节置换)等待时间三个月左右,延迟治疗意味着患者继续生活在疼痛和疾病中。
(四)老年福利
老年福利主要是养老金,中国财政和社保基金为灵活就业人员、贫困人员提供社保补贴,或代缴保险费。居民社保基金为贫困老人发放养老金(无论当时是否参保)。
中国老年福利有公交免费、部分旅游景点免费等,老年还享受四项老年福利,即高龄补贴、护理补贴、养老服务补贴、综合老龄补贴。各省市享受老年福利岁数标准不一,多数是80岁及以上(天津、上海、陕西、青海等岁数较低)。
老年和遗属福利除养老金外,中等发达国家还有公立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机构、居家照顾、家政服务,等等。中国的特困户(五保户)有部分住在公立养老院,还有极少的休干所。中国职工退休职工享有养老金的同时,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和机关事业还发退休生活补贴、过年节慰问卡(品)等。
根据国际劳工局理事会1967年6月7日第五十一届会议上会议的国际公约,老年养老金福利至少相当于参考工资的45%,这是指法定退休年龄的养老金总替代率,其定义为养老金额除以退休前主要收入额。由于中国近些年的工资增长率高于养老金增长率,国际组织统计的中国替代率有所下降。
发达国家的男女替代率相同是因为退休年龄相同,而中国女工退休较早;加上中国退休年龄也早,按同比口径,中国职工养老金替代率不低于中等发达国家。
国际组织统计缴纳养老保险的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城乡就业和失业),老年和遗属福利与住户收入的比,中国约10%,中等发达国家平均为14.3%。中国老年和遗属福利占比稍低,主要原因有:
一是职工养老保险覆盖较低(二、三产和一产公有单位就业人员)为56.5%。中国除极少数的一产公有制企业职工外,农民(牧渔)、农民工、个体就业多为居民养老保险,下岗职工也有参加灵活就业养老保险(自雇);
二是居民养老金很低。2020年平均176元左右,但其中财政补贴占92%(基础养老金部分),而个人缴纳部分仅占8%,因此中国居民养老金有一定的社会福利特征;
三是职工养老金包括了灵活就业和退职人员,降低了平均养老金;
四是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系数较低(法定最低为60%);
五是企业有毒有害岗位女工退休太早(45岁)。
在现实中,企业职工多感觉养老金较低,这与机关事业与企业基本养老金倍差较大有关。发达国家养老金也分多种,如法国有一般老年养老金(职工),个体(自雇)或农民养老金、军人养老金、公务员养老金、自由就业养老金、集体养老金、残疾养老金,各类养老金也不尽相同。
一些国家有养老金的老人去世,未成年的孩子和无工作的配偶可以享受养老金(按规定);而中国的规定是发放抚恤金、生活补助金,独生子女亡残的家庭享受特别扶助金。中国可参考发达经济体,另设老农津贴、结合粮食援助等,提高养老社会福利水平。
(五)家庭福利
国际组织统计的家庭社会福利包括家长和未成年孩子的福利,主要有三项,即家庭津贴、产假和育儿假、幼儿园(在家育儿)等。中等发达国家的家庭社会福利较多,如法国的“家庭津贴”,大部项目不受收入(或资产)的限制(小分部受限制),家庭社会福利占住户收入的9.2%。法国还有家庭社会保险(单位缴纳5.4%),家庭或子女津贴主要由社会保险支付。再如西班牙产妇和养育儿童期间的收入维持、生育补助金和儿童津贴等。
国际组织明确说明,幼儿园、医疗机构、就业服务等行业的薪金和管理费包括在支出里,这是为受益人服务的组成部分。根据国际劳工局理事会国际公约(中等发达国家多参加),政府要为家庭定期提供现金或食物、衣服、住房、假期或家庭帮助,或两者兼而有之。
中国家庭福利主要有:养育孤儿、幼儿园财政补贴、减免保教费、产假期间收入等。部分孤儿由政府服务机构集中养育,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不低于普通家庭水平,18周岁及以上在校孤儿,一般还提供财政援助。
根据《教育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现阶段由地方政府负责幼儿资助支出责任,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入学普惠性幼儿园,中央财政给予财政补助。中国已建立“支持学前教育发展基金”,中央和各地方财政安排一定金额。
现在中国适龄儿童入园率达88%,普惠性幼儿园率达88%。中国已实施“三儿”(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资助政策,免收(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幼儿保教费,还有一定金额的生活补助,特别是在民族自治地区落实较好。
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学前教育若干意见》指出,“小区配套幼儿园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有的地区规定小区配套幼儿园设施不收房租,大大降低了成本,但还有地区仍收房租。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困难地区、特别是县级财政补贴金额不高,保教费仍较高。
国际劳工组织统计,中国家庭福利覆盖率只有3%,主要是儿童和参加生育保险并生育妇女的口径;而中等发达国家则包括了未成年。有专家认为,中国目前生育率不断下降,与家庭孩子的社会保障水平有关。想要提高生育率,就要继续提高普惠幼儿园的覆盖率,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重要的是实施有关养育孩子的专项福利。目前,已有地区推出了鼓励生育三孩的补贴政策。
中国家庭孩子社会福利与住户收入的比为0.2%,中等发达国家为1.7%。
(六)残疾福利
残疾福利是(因工或非工)残疾的死亡赔偿、带薪休养、生活补贴、康复服务等。
中国工伤保险参保率较低,但全国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较高,为98%以上。中国96.8%的重度残疾人、35%的其他残疾人享受社会保险缴费资助;重度且生活困难残疾人多享有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财政补贴。资金资助范围包括诊疗费用、康复费用、特殊药品费用、辅助器具配置费用等项目,并适当降低了诊疗起付标准,提高康复资助限额以及住院服务费用标准,特别是残疾孤儿得到更多照顾。
中国养老和残疾生活护理机构一般是财政支付单位,如养老福利院、特困人员救助生活机构、精神疾病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等。
住户残疾福利占住户收入的比,中等发达国家平均为1.4%,中国约0.2%。
(七)就业和失业福利
失业福利包括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等;就业福利包括职业培训、刺激经济的具体政策。中国就业及失业社会福利大体分几块,一是职业培训外(含退役),二是公益岗位补贴,三是扶持创业,四是代缴或减免基本社会保险。五是就业或基层任职补贴。
中国就业和失业社会福利与住户收入的比为0.4%,中等发达国家平均为0.6%。中国稍低的原因,一是失业保险覆盖率较低(二、三产和一产公有单位就业人员),为37.3%。二是失业金领取需要单位辞退证明(非员工主动辞职),这将影响再就业,致使失业保险结余比较大。
三、社会福利负担和载力
社会福利的资金源于住户和企业的缴纳,公共社会福利的财政补贴也是源于税收,非营利机构提供的社会福利也是企业或个人捐款的再转移。
中国的社会福利是缴纳和税收补贴并举(居民医疗和养老保障以财政补贴为主),多数中等发达国家也是并举。住户社保缴纳与收入的比,中国为12%,中等发达国家平均为23%,约中国的2倍;中等发达国家社保的基本特征是缴纳率高、福利高。
从法定社保费率看,中国为33.5%,中等发达国家多高于中国,如法国为51.15%、意大利为42.87%、西班牙为37.38%。
(一)住户负担
从法定社保费率看,中国个人缴率为10.5%,超过部分中等发达国家,如意大利为9.19%、西班牙为6.2%。
养老保险缴纳。中国职工养老保险费率现为8%,但实际缴率低于8%,主要理由有:一是不按实际收入缴纳。多数地区规定,按上年全口径社平工资缴纳,系数可以选(60-300%)。但是据有关机构调查,职工养老保险实际缴纳与平均工资的比约69%。
二是居民养老保险缴纳额更低,2020年,平均缴纳330.6元,是农民工平均收入的0.68%,农民工平均收入是城镇私营单位职工的85%左右,而私企职工个人缴纳近农民工的14倍。全国农民工(剔除参加职工社保的)人数占农村居民的47%左右,除从事农业的收入很低外,农民工完全有能力多缴纳。
中国曾实现全民医保,但居民医保覆盖率连年稍有下降。居民医保原分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农村居民起初仅为10元/年,实行城乡合并后,农村居民认为涨幅较大,加之财政补贴部分居民的收入情况和缴费标准不统一,致使部分身体健康或经济困难者不再参保。
中国享受低保人员主要集中在农村低收入组和残疾人,而部分农村低收入、中等偏下组不能享受有关扶贫待遇。同时,农村居民高收入组的收入排在第三位(次于城镇高收入组、城镇中等偏上组),但也享受财政补贴。职工医保缴纳工资的10%(统计规则,单位缴纳也是员工报酬),而农村高收入组医保缴纳不超过收入的0.5%。
美国平价医疗法案(奥巴马)医保近似中国的居民医保,有政府补贴(抵税),其缴纳是按收入的2-10%(单位可缴纳部分),不同收入者按规定享受财政补贴(抵税)。
目前,中国农村的贫富差距大于城镇,202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为0.3233,与意大利(城乡0.33)、西班牙(城乡0.32)、韩国(城乡0.345)有一比。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多高于中国,只是高税收、高社保、高福利,减少了收入差距。
针对中国部分低收入阶层不再参加社保的现象,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参保率,居民医保、养老保险应按收入分档缴纳,高收入阶层多缴纳社保,低收入阶层多享有财政补贴,增加财政收入、减少无谓浪费,减少贫富差距。同时,用多缴纳的部分补贴低收入家庭,提高覆盖率和保障水平,按照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全民养老、健康保障,人人享受发展的红利,获得优质和负担得起的基本社会保障。
(二)企业社会负担
企业社会负担包括纳税、缴纳社保、支出社会福利(医疗二次报销、养老补贴等等)。企业净缴税与总产出的比,中国为6.7%,中等发达国家为2.3%;企业缴纳社保和社福支出与总产出的比,中国约1.7%;中等发达国家为5.5%(其中企业社保缴纳为4.6%、社福为1.1%)。
如前所述,中国就业人员参加职工社保率较低,民营企业员工流动性强、参保意识弱。多年前,深圳民工曾出现退保潮。目前中国已经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确切执行不同城市之间的简洁、通畅的转移。
此外,在华外资企业按照本国习惯,给员工家属购买居民医疗保险、商业医保,值得推广。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职工劳动保护制度,以及职工和家属的福利制度,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不断推进和完善社会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制度,基本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种类较为齐全;二是社会福利水平差距较大。总体上,中国与中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民众绝对收入不断提高,社会福利一定会越来越好!
注释和参考
1。国际统计将老年、残疾人(盲人)、家庭及孩子的维持生活和住房福利分别统计在各类。为比较维持生活福利,将老年、残疾的有关数据重新划分合并。在比较老年、残疾时仍按原统计。
2。中国法定男女养老金替代率加权平均约66%,中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包括了灵活就业和退职人员,致使平均养老金与平均工资的比为51%。
3。此基尼系数是可支配收入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居民收入的
4。经合组织社会支出 SOCX手册( 2019年版)
5。国际劳工组织体面工作指标指南
责任编辑:张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