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科技特派员的“接力赛”——闽北水吉镇山乡见闻

日期:05-29

新华社福州5月29日电题:三代科技特派员的“接力赛”——闽北水吉镇山乡见闻

新华社记者秦宏

“一亩葡萄十亩田,在家也能赚大钱;科特派制度真是好,它是我们的致富宝。”这是一首流传在闽北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仁山村的顺口溜。它见证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在这个偏僻山村村民们心中的地位和三代科技特派员给村庄带来的巨大变化。

他种下了一颗“幸福果”

仁山村以发展优质桔柚和葡萄产业著名。去年当地桔柚种植面积480多亩,葡萄种植面积1200多亩。村民家家户户有果园,八成以上村民在家从事桔柚和葡萄产业,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

20多年前,仁山村还是人多地少,产业方面除了水稻和少量传统桔柚,几乎一无所有的贫困山村。被村民称为“葡萄仙”的谢福鑫,改变了这一切。

谢福鑫曾是福建第一批公派到日本研修现代果树栽培技术的两名农技人员之一。学成归国时,他带回数十种苗木,并潜心研究日本的桔柚和葡萄新品种的品种培育和种植技术。

1999年,谢福鑫被南平市选为科技特派员,派往农村解决农民产业问题。他利用科技知识发展示范产业,“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

2003年,在时任仁山村村支书林远兴的请求下,谢福鑫把巨峰葡萄引入仁山村种植。“谢老赴村里仔细考察后,认为这是个好想法,还鼓励我带头示范。”林远兴说。

林远兴介绍,为确保在多雨多湿的闽北气候环境下能够无风险推广种植葡萄,谢福鑫当时几乎全天候在村里,研究解决了许多种植问题。

在谢福鑫的指导下,林远兴等示范种植户获得了丰收,吸引村民争相学习种植技术;葡萄产业在仁山村落地生根,并发展成支柱产业。

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带来什么

寒冬腊月,在种植户张水生位于仁山村的果园里,挂满枝头的桔柚色泽鲜艳。大棚栽种的办法,延长了采摘期,提高了两成产量,且果子品相更好,售价更高。

源自科技特派员应薛养的创新,驱散了长期笼罩在张水生心头的阴影。1999年,因桔柚遭受极端冻害,张水生曾被迫砍树、改种,几年没缓过劲。

应薛养于2001年被派往仁山村。他发现除了帮助农民种好,还必须解决桔柚产业靠天吃饭、抵御冻害能力差的问题。

于是他四处求教、苦心研究出适宜当地的大棚种植技术。同时他还争取到将大棚列入政府财政补助,使大棚种植逐渐在仁山村铺开。

近日,记者在仁山村见到应薛养。他说,让他最有成就感的是参与发起成立南平市葡萄协会,发展一万多名会员;参与组织举办六届福建(闽北)葡萄产业周,吸引了省内外关注。

“这两件事积聚产业人气、帮小农户对接了大市场,培育了种植户优质优价理念。”应薛养说,农业发展环境在变,现在要帮助他们种得好、卖得好,激发农户积极性,保证产业走得更加长远。

以市场为导向,应薛养近年来大力推行绿色栽培技术,致力于当地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打造等,使闽北葡萄、桔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

接力服务乡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张水生家里,年轻的科技特派员吴琼梅随手切开一个桔柚,用试纸蘸取少许流出的汁液,在糖度仪上一测就显示出了果子的甜度。

“现在我们在帮助农民选取品种、打造品牌和推广产品上,都更加重视用科学分析结果‘说话’,让人更信服。”吴琼梅说。

吴琼梅是2020年成为第三批服务仁山村的科技特派员。如今,在三代科技特派员的影响下,倚重科技力量、新产业发展思维的理念,在当地深深扎根。

近两年,虽然原有的桔柚市场仍然很好,但张水生提前在示范种植基地引入3个柑橘新品种,并不断改良绿色种植技术。

“这些新品种在产量、口感、品质上都有着显著优势,价格也要比普通桔柚高出很多。”张水生说。

目前,张水生作为乡土人才,也被纳入了当地科技特派员队伍。如今他正将新品种向服务的农户推广种植。

“我受益于科技特派员制度,也将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种植技术,以及农资采购、病虫害防治和对接市场等方面资源,帮助更多乡亲在家门口安居乐业。”张水生说。

北京:执业行为不规范的核酸检测机构要逐一整改 整改不到位的坚决退出 北京:疫情向好成果仍需不断巩固 切不可麻痹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