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新冠疫苗后患上白血病?感染奥密克戎后就会获得天然免疫?中疾控回应

日期:05-28
疫苗感染白血病疾控新冠疫苗

5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刻不容缓、抓实抓细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提问:“有说法认为‘奥密克戎感染后就会获得天然的免疫’,这种说法有道理吗?对于感染奥密克戎后获得的免疫和接种疫苗的免疫效果来说,二者有什么区别?”

接种新冠疫苗后患上白血病?感染奥密克戎后就会获得天然免疫?中疾控回应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新冠病毒不断在变异与进化,尤其是最近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当前还在不断的认识过程中。“感染病毒之后,从理论上会产生天然的免疫,但是这并不是目前我们应做出的选择。”

奥密克戎感染后就会天然免疫?

中疾控:这是一个危险的选择

关于我国近期的疫情形势,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全国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继续下降,但每日仍有十余个省份报告新增本土感染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为此,要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以快制快处置疫情,查漏洞补短板,做好核酸筛查、流调排查和风险人员管控,尽早阻断传播链。

抗击疫情需要群防群控,积极接种疫苗,切实履行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这对于个人防护和阻断传播链来说至关重要。

对于感染奥密克戎后产生的免疫效果与接种疫苗后的免疫效果之间有何区别,王华庆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一方面,奥密克戎变异株会导致重症和死亡,尤其是在慢性病人群和老年人当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不接种疫苗,单靠自然感染获得免疫,这可能是个危险的选择。

另一方面,新冠病毒疫苗自应用以来,可以看到其预防重症和预防死亡的效果还是非常明确的。而奥密克戎变异株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异,这种情况下,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力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也可以说明接种疫苗产生的免疫效果优于感染奥密克戎的天然免疫。

王华庆表示,最近有两项研究,都发表在世界顶级的医学期刊上,一个是在《自然·医学》期刊上发表的,还有一个是《新英格兰》杂志上发表的,这两项研究的结论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在未接种疫苗人群中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要低于疫苗接种者,诱导的抗体广度不够,针对其他变异株感染的保护作用有限。

因此,接种疫苗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王华庆也再次呼吁民众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尤其是老年人,包括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如果不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针接种,一旦疫情出现时,会带来更多的重症,也会增加医疗救治负担。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快完成全程接种,符合条件的尽快完成加强针的接种。

“一人阳性整楼入户消杀”是否合理?

国家卫健委回应

会上,有记者提问,近期,一些地方对病例居住或者活动过的地方进行了终末消毒,但是有些地方在执行过程中加码到了“一人阳性整楼入户消杀”,这样做是否是合理的?另外,终末消毒应该如何在尽量减轻对群众正常生活影响的情况下做到更加的精准?

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表示,在传染源隔离后,防止新冠病毒通过环境、通过物品传播,就成为了重点。

被新冠病人或者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上面可能存在着活的病毒,在正常使用之前就需要进行终末消毒。要判定病毒的死活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跟时间、病毒的特性、数量、当时环境的温度、湿度、污染物的多少、阳光照射的强度,材料特点等很多因素都有关系。终末消毒后才可确保环境及其物品中不再有活病毒存在,所以入户的终末消毒是实现病家无害化,阻止病毒经过家庭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

张流波提示,入户消毒操作时,为了保证人员的安全,家庭成员需要在消毒结束以后才能进去,消毒队员也需要做好个人防护。消毒的时候,要选择安全有效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要针对不同的物品、材质,来采取不同的消毒方法,要保护好贵重物品,并尽量减少对所有消毒对象的损害。“消毒作为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之一,需要与传染源的隔离治疗和易感者的保护真正结合起来。”

接种新冠疫苗后患白血病和接种疫苗有关?

中疾控回应

会上,有记者提问:我们关注到网上有这样的讨论,一些接种新冠疫苗后得了白血病的人群认为患病与接种疫苗有关,请问专家如何看待这样的说法?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其实接种疫苗之后出现一些症状和疾病,包括白血病,跟疫苗有没有关系,我们在判定时要做好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流程要规范。第二件事情是判断要有依据。从流程上来说,接种疫苗之后,怀疑到出现跟疫苗有关的症状和相关疾病的时候,要进行报告,报告给接种单位。接种单位收到报告之后要去做调查,这个调查是由多领域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来做相关的调查,而且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把相应的资料收集齐全,包括接种疫苗的资料,这个可能是大家非常关心的,其次也包括既往患病史,还有一些临床表现和相应的检查结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疾病,这需要收集、调查齐全相关资料。

另外,和疫苗有没有关系,即我们说的异常反应,是由谁来判断呢?也是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专家诊断组,根据调查结果、调查内容来做出分析和判断。一般我们在判断不良反应或者异常反应过程中,要考虑六个方面。大家更关注的是时间上的关联,就是打疫苗在先,出现症状或疾病在后,这是第一个前提。

第二个要考虑的因素就是生物学的合理性,例如为什么我们现在减毒活疫苗原则上不给有免疫缺陷的人接种,因为减毒活疫苗从理论上来说、从生物学基础上来说,可能会引起这些免疫缺陷人发生异常反应的风险增加,这就是生物学的合理性。

第三个是关联的强度。我们都知道,两个数据可能看着有差异,但是在统计学分析的时候,要么没有差异,要么有差异,还有一种情况是差异是否有显著性,这就属于关联的强度,这是我们在判定异常反应时需要做的第三件事情。

第四件事情,异常反应的发生其实也有它的规律性,跟药物一样,有剂量效应的关系,如果含量大的话,出现某种反应的机率和强度就会大。现在国外应用的一些mRNA疫苗,抗原含量不一样,抗原含量大的,出现一般反应机率就高一些,像发热这样的情况就多一些。

还有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是关联上的一致性,这个可能比较专业了,但是简单点说也比较容易,就是打了疫苗的这些人是不是出现了类似的症状或者疾病,而且这些类似的症状和疾病要高于它的基限水平,就是说打疫苗的人和没打疫苗的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打疫苗的人当中是否出现了更高发的情况,这是关联上的一致性。

最后一点,要考虑关联的特异性。关联上的特异性通常就是说疫苗是唯一的原因。比如你有免疫缺陷,我们打卡介苗之后可能会出现播散性结核,也就是由疫苗引起的结核。但是为什么会引起?因为这个人有严重的免疫缺陷,卡介苗是个活疫苗,就会出现这种病症情况,这就属于关联上的特异性,也就是说疫苗可能是导致这种疾病的唯一原因。

我们还是在这里强调,大家如果接种疫苗之后出现了身体不适,尤其是持续时间比较长、症状比较重的时候,马上去就医。第二个,如果你怀疑是不是跟疫苗有关系的话,我们有相应的人员去做调查,而且调查之后,也会根据我刚才说到的六个方面来做判断,而且这个判断不是一个人的判断,是由多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来进行判断。疫苗异常反应及其诊断还是在认识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但是要做出判断,是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来进行判断。

上海5月份拍牌今天举行,警示价90800 北京新增本土病例“18+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