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处理问题教材 该举一反三深挖根源

日期:05-27
数学

‍‍近日,有关“人教版数学教材”的话题引发网友热议。部分网友表示教材插图人物眼神奇怪、毫无美感,更有网友质疑插图刻意描绘儿童隐私部位不妥。5月26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发布声明称,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改进画法画风,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对此,教育部教材局工作人员回应,已关注到此事,已介入调查(据5月26日《中国新闻周刊》)。

插图人物有的歪嘴、吐舌头、斜视、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甚至有男孩裸露隐私部位,还有的人物身上被发现有细小的文身……这些出现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插图,不仅被众口一词地斥为丑陋,更被指责为丑化国人形象。其背后透露出来的,不仅仅是审美问题,更有值得高度警惕的价值导向问题。

按理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标准教材,应当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和社会认可度,从内容编写、版式设计到插图绘制,每个环节都应该是集合各领域权威专家、优质资源,精心策划编制,再经过多重审核校对,才能出版发行、走进课堂。但上述教材的插图问题如此明显,却不禁让我们疑惑,这样的问题教材,是怎样通过层层审核,得以出版发行的?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类似问题并非个案。很长时间以来,社会上关于问题教材的议论可谓此起彼伏,涉及到教材的文字、插图、知识点、事实、方法、篇目选择、价值取向等方方面面。相关出版社倒也并不装聋作哑,核实、回应、纠正、道歉,反应也称得上迅速。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个问题处理完了,另一个问题往往接踵而至。这种“按下葫芦浮起瓢”式的处理,当然无法打消公众对教材质量问题的担忧。

众所周知,学生时代,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最为关键的时期。因此,一旦被学生奉为圭臬的教材出现知识、伦理、价值取向乃至政治导向上的错误,就势必对学生成长和“三观”养成带来长期的、难以估量的不良影响,进而给社会主流价值观带来冲击,甚至危及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有关部门显然已经意识到问题教材的严重危害。就在几天前,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教材工作责任追究的指导意见》,针对大中小学教材编写、审核、出版、印制发行、选用使用等各环节存在的主要责任问题,明确追责情形和处理方式,实行全覆盖、全链条、规范化责任管理。

对于教材问题,必须依法依规立即整改、严肃追责,但需要注意的是,就事论事的整改和追责还不够。在及时纠正错误、追究责任的同时,相关出版单位、主管部门更要举一反三、深刻反思: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仅仅是因为水平不够、能力不足,还是隐藏着其他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果反思不到位,问题恐怕难以彻底解决。

切实提高教材建设水平,不能只被当成一句口号。“灭火”式的应急处理,根除不了问题教材赖以存在的土壤。是时候举一反三,从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深挖问题教材频出的根源了!

追讨欠债反遭刑拘 “纸业江湖”的潜规则? 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联合多部门,开展“两法”宣传进社区活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