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银川市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重点工程项目,支持孵化型、成长型、创新型的农业企业发展壮大,持续增加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动力和长期驻守农村的信心。今年全市涉农领域第一批计划实施项目共计132个,总投资175.19亿元,其中新建50个,续建82个。截至目前,已开工建设87个,开工率达65.9%,完成投资8.35亿元。
着力构建现代渔业体系。银川水产养殖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目前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商品鱼集散地。今年随着全市不断稳定常规鱼、发展名优鱼、恢复生态鱼,不仅产业前景广阔,且各项产业扶持政策也提振了投资信心,适水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社会资本投资热潮。
投资1500万元的农业项目“高端水产养殖发展”项目今年7月将投入运行。项目主要建设2栋冬暖养殖棚,面积共1万余平方米,以及180亩的鱼塘,同步配套建设化验室、实验室、培训室及办公室等基础设施,建成后将主打螃蟹、鲈鱼等特色水产品养殖。项目建成后,将重点利用永磁变频增氧机与水质在线检测系统,示范推广监测池塘水质溶氧量技术,并开展全智能雷达巡航增氧投喂机与无人机投喂机械健康养殖新模式对比试验,使园区内试验示范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100%。合作社还与同阳新村、良渠村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建成运营后,合作社将连续5年向村集体分红,每年共计30万元,以此壮大村集体经济。常树华介绍,项目后期将增加临湖垂钓、渔歌表演、娱乐烧烤等水上景观,丰富项目业态。
今年在涉农领域项目中,我市积极引导农业企业主动承担节水、减排、面源污染治理、盐碱地改造、保障粮食安全等社会责任,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鱼菜共生等生态循环农业,大力发展优新品种设施养殖等绿色水产养殖业及休闲渔业、智慧渔业,主动开展养殖尾水治理,加快淘汰高成本、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三高一低”养殖方式,着力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大力发展三产融合项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当前我市农业的主导趋势,在农业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涌入农村,发展民宿、康养、休闲旅游等三产融合项目,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兴庆区通贵乡河滩村,名为“美丽乡村·黄河人家”的休闲旅游项目集“民宿营地、康养度假、葡萄酒庄、农业公园、农耕文化、黄河非遗、中华美食、亲子体验、乡村振兴实训、三同教育培训”十大主题于一体,总投资2亿元,建成后预计每年实现乡村旅游收入3000万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农民年收入可增加3万元至5万元。
今年以来,银川市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按照“农旅结合、三产联动”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强化精品打造,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特色民宿等休闲旅游产品,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67家,一季度接待游客34.93万人次,同比增长75.5%,实现营业收入5550万元,同比增长55.5%。
提振社会投资信心。乡村是投资兴业的热土,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空间广阔、前景光明。近年来,银川不断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深入实施农村改革,满足乡村产业用地需求,撬动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模式多样化、投资领域广泛化、投资效益扩展化,汇聚起乡村产业振兴的磅礴之力。
目前全市制定出台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奶产业贷款贴息等一系列农业农村扶持政策,以及《渔业产业化项目实施方案》《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渔业补助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等一批政策文件,进一步释放各项政策红利,撬动全市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接下来将以项目突破年为契机,围绕奶产业、肉牛滩羊、绿色食品加工、葡萄酒等重点产业,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自治区规划盘子,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将狠抓项目谋划,紧盯涉农领域扶持政策,提高项目谋划针对性,对项目实行清单式管理、责任化推进,统筹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