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48小时核酸”,杭州有多拼

日期:05-22
新冠肺炎杭州浙江

“这不是老陈吗?”正在排队做核酸的杭州居民刘爽发现,拿着棉签正要给他采样的“大白”是小区里的邻居、已经退休的医护人员老陈。

“看他挺专业的,没啥可担心,不过他要捅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说稍微轻点。”刘爽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刘爽是杭州市拱墅区文晖街道的居民。近期他发现,街道里的核酸采样人员和志愿者中,多了些他熟悉的面孔,有社区工作者,也有普通的街坊邻居,有的采样、有的录入。

实际上,这样的场景最近频繁出现在杭州一些街道社区中,并逐渐成为常态。

面对传播代际间隔只有2.83天的奥密克戎,15分钟核酸“采样圈”在成为一些城市“战疫”利器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城市的运行生态。

杭州是最早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城市之一。4月28日,杭州拉开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序幕。有网友调侃说,自此“48小时核酸”成了杭州人的“保质期”。

5月17日,新版杭州健康码新增了核酸采样时间倒计时模块,方便市民们查阅自己离“过期”时间还有多久。

截至2021年末,杭州常住人口为1220.4万人。在保障城市生产生活有序开展的前提下,如何在这座千万级人口的城市开展常态核酸检测,无异于一场实战化的“大考”。

位于杭州文晖街道的核酸采样点。图/受访者供图

位于杭州文晖街道的核酸采样点。图/受访者供图

“你‘续命’了吗?”

“刚宣布核酸检测常态化那会儿,点位很多也很方便,几乎不怎么排队,但两三天后就陆续关了一些”。居住在杭州萧山区北干街道的郭冰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生活周边的采样点在最初设置时,颇有一些波折。

“有些点位早上,有些下午,有些单号开,有些双号开,最初那会儿信息没有及时更新,导致很多人白来一趟。”她说。

所幸的是,经历过短暂的混乱之后,周边的采样点数量很快稳定下来,并有序开展工作。在她的杭州健康码里,可以清晰看到附近每个采样点的位置以及距离,并用“畅通”、“忙碌”、“拥挤”以及“休息”这四种状态标明等候所需的时间。

当然,也有不少杭州网民调侃,由于无论到哪儿都得出示48小时内核酸阴性报告,现在的杭州市民人人都是“时间管理大师”:掐最准的点、踩最近的线,连日常打招呼模式也变成了:“你‘续命’了吗?”“我快‘过期’了。”

虽然这样的段子幽默中带点调侃,但毫无疑问,大部分市民已经逐渐适应了常态化核酸检测。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任正委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由于检测服务免费、便捷、高效,普通市民并未因此感到麻烦。

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在中心城区,检测点位众多,几乎随处可见,且基本不用排队,不存在费力感和痛苦感,也没有影响到日常生活。

杭州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杭州是按照“1530”的标准设置采样点,“即步行15分钟内到达采样点,排队等候不超过30分钟。”

据介绍,目前杭州已经设置采样点位1万多个。按照“应设尽设”原则,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小区、500人以上的单位至少设立1个采样点。在人员密集的重点公共场所,都会有采样点。

在推行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中,杭州市还发动民营医疗机构和药店力量,并把厂医、校医和医务志愿者充实到采样队伍。前述杭州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当下杭州每天配置采样人员数量在1.2万人以上,能够满足全市常态化核酸检测需要。”

一家民营体检机构浙江市场部的负责人汪奇奇和总护士长周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为了配合常态化核酸检测,他们在杭州的多个分店都设置了临时核酸采样点,方便周边居民采样。同时,根据当地政府需求,随时派遣医护人员作为志愿者参与当地防疫工作。

虽然大量的防疫志愿服务对这家体检机构的本职工作造成了一定压力,但这位负责人认为,相比疫情蔓延导致的封城风险,目前常态化的防控更利于他们维持稳定的工作状态和日常运营。

更多市民参与其中

5月16日,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发文指出,在采样人员调配上尽量不要挤占日常医疗资源,医疗机构的检测能力主要保障日常疾病诊疗。

据了解,每个核酸检测点都需要配备核酸采样员、录入人员,有时还需安保人员维持现场秩序。由此,多地高薪招聘核酸采样员的新闻,也频频冲上热搜,甚至有报道称,部分地区的核酸采样员月薪可达两万多元。

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需要更多的市民参与其中,如果纯粹依靠专业的医护人员或专职核酸采样员、录入员等,将难以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

在城市防疫中,街道、社区往往是“第一道防线”。杭州市拱墅区文晖街道办事处疫情防控办公室负责人陈璐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自杭州启动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文晖街道就吸纳辖区内居民、企业、药店、工地、学校、楼宇等成为基层防疫力量,推进常态化核酸检测。

为了从大规模集中检测向常态化随检随测转换,文晖街道联合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后组织388人开展13场核酸采样、录入人员专题培训。陈璐说,“有理论培训,也有实践操作及考核,考核过了拿到证书才能上岗。”

陈璐说,388人中志愿者有376人,有的是老师,有的是药店的员工,也有不少普通居民,志愿者占比约97%,“我们还发动‘武林大妈’、‘和事佬’、社区在职党员和居民骨干等,加入核酸检测信息录入、秩序维护队伍。”

据称,文晖社区服务中心目前已经颁发270多本上岗证,也因此,才有了文章开始街道居民刘爽在采样点偶遇街坊老陈的故事。

陈璐也参加了核酸采样人员培训,“疫情大规模暴发往往伴随着医护人员短缺,如果社区能通过内部机制解决部分基础工作,我们就可以在一线更好地战疫。”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目前各地核酸检测员、采样员面临“一人难求”的困境。有分析指出,杭州的做法不失为一种破解思路和解决方案。

据悉,除了杭州,已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但具体检测频率和时间依据每个城市情况不同而有所区别。如长春市要求主城区保持每3天一轮全员核酸检测;苏州要求关键地区每日一检,风险地区2天一检,其他地区3天一检;济南则要求开展“七天两检”。

仍需摸索和探讨

疫情防控常态化,意味着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生产生活将同步进行,这也将会给各个层级的城市社会治理带来更大的压力。

陈璐坦言,在杭州开始宣布常态化核酸检测时,作为街道肯定有一定压力,但在真正开始实行之后,他们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体系,将对基层工作的压力降低至最少。

“通过不断优化核酸检测点位设置、设立‘采样小屋’等设施设备,以及增加人员力量,形成了一定机制,再加上更多市民参与进来,我们有了轮班制,最起码大家都有休息时间。”陈璐认为,现在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疫情形势的多变。

在全域常态化核酸检测机制上,杭州作为先行探索者少不了关注,也在无形中承担了更多的压力。据介绍,杭州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是加强对采样点的现场指导和加强对核酸检测的质量管理。

“采样点布置和流程还要进一步规划,对现场采样、医疗废物处置、现场消杀等重点环节开展常态化检查和技术指导,同时推进移动式核酸‘采样小屋’的设置。”杭州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同时对收样、检测、数据报告实行全程监督,确保检测质量。

不过,在相关工作有序推进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任正委谈到,在城市一些外围城区、城乡接合部以及农村地区,核酸采样点相对中心城区显得较为稀少。

“在疫情较为缓和的时期,每人48小时测一次核酸,是否过于密集,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浪费资源,是值得思考和讨论的。或许可以根据疫情形势,动态调整检测的频率。”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48小时核酸”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和探讨的话题。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郭冰冰为化名)

国家邮政局:31省份邮政管理局全部纳入省联防联控机制 上海小区团购何以频现"物传人"谣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