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逝世一周年:他一辈子躬耕田野的成就,永远镌刻在这辽阔大地

日期:05-22
袁隆平田野长沙市湖南省

2022年5月21日上午9时许,袁隆平院士夫人邓则、长子袁定安、次子袁定江携家人前往湖南长沙唐人万寿园纪念袁老。潇湘晨报图

2022年5月21日上午9时许,袁隆平院士夫人邓则、长子袁定安、次子袁定江携家人前往湖南长沙唐人万寿园纪念袁老。潇湘晨报图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2022年5月21日,在湖南长沙唐人万寿园的袁隆平院士墓前,回响起其家人们吟唱《送别》的歌声。

一年前,被国人亲切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与世长辞。

官方讣告称: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同志,因病于2021年5月22日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国士无双,袁老千古”“吃米不忘种稻人”“富饶禾下梦,稻香满春秋”“我一定好好吃饭,袁爷爷一路走好”……一别一年,无数网友不约而同地在这一天诉说着对袁隆平院士的哀思。

正如去年那个细雨飘摇的长沙城,络绎不绝的人群自发来与袁老作别。

“事业有人在继承”

“父亲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杂交水稻的研究、推广事业。他有两个未竟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两个梦想都有人在接力,父亲的事业有人在继承。此时此刻,父亲心里应该非常欣慰。”袁隆平次子袁定江如是说。

5月20日,由湖南农业大学举办的袁隆平院士逝世周年纪念会在长沙举行——在“520”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袁隆平院士家人、生前同事、学生和好友和湖南农业大学师生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袁老绵延不绝的爱。详细报道>>>《袁隆平院士逝世周年纪念会在长沙举行》

袁隆平与湖南农业大学结缘久远,他自1999年起担任湖南农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2010年成为湖南农业大学的双聘院士。在他科研团队里,90%以上是湖南农业大学毕业生。

湖南农业大学隆平楼。中新网图

湖南农业大学隆平楼。中新网图

袁老已逝,但他始终牵挂、奉献一生的杂交水稻事业仍在继续:

2021年9月28日,在四川省米易县,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三优2号”实现亩产1085.99公斤;

2021年10月17日,在湖南省衡南县,由袁隆平院士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以1603.9公斤再次刷新纪录;详细报道>>>《湖南衡南: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再创世界纪录》

2021年11月26日,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双季稻亩产3000斤高产攻关黄埔示范基地开展晚稻测产验收,由袁隆平院士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达1509.5公斤;

2022年5月6日,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试验示范点稻田。新华社图

2022年5月6日,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试验示范点稻田。新华社图

2022年5月6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示范项目迎来早稻测产,早稻平均亩产实现910公斤;详细报道>>>《910公斤!袁隆平生前发起的高产攻关又迎丰收》

2022年5月1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袁隆平三子袁定阳宣布启动“袁梦计划 3.0”,并表示已完成袁隆平院士生前提出的“三年内帮助兴安盟水稻每亩增产100公斤”目标的技术模式验收,创造了兴安盟水稻产量新高……详细报道>>>《袁隆平之子启动袁梦计划3.0:已创造兴安盟水稻产量新高》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隆平院士生前的这句话如今被镌刻在他的墓碑上,而他毕生追求的杂交水稻事业的种子也已撒向祖国大江南北。

“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作为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双聘院士、作物学博士生导师,袁隆平生前在出席学校新生开学典礼时,曾将“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八字箴言赠送给高校学子。

而这八字箴言背后,也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2022年5月20日,袁隆平院士首届学生、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第一副主任谢长江,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传》及袁隆平院士修改定稿的作者手稿捐赠给湖南农业大学。新湖南客户端图

2022年5月20日,袁隆平院士首届学生、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第一副主任谢长江,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传》及袁隆平院士修改定稿的作者手稿捐赠给湖南农业大学。新湖南客户端图

在湖南农业大学2022年5月20日举行的袁隆平院士逝世周年纪念会上,袁隆平院士首届学生、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第一副主任谢长江,将自己珍藏已久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传》及袁隆平院士修改定稿的作者手稿捐赠给湖南农业大学。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传》是袁隆平院士的首部科学家传记。34年前,该书由北京“当代中华科学英才”丛书编委会组织编撰,谢长江经袁隆平推荐,担任该书的作者,在两年多时间先后10余次对恩师进行了深入的采访,最终成书。

“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1990年1月9日,谢长江在为写书第10次采访恩师袁隆平时,抛出了这个藏在他心底已久的重要问题。

素来严谨的袁隆平没有急于回答学生的疑问。经过一夜的思考,第二天上午,袁隆平用“汗水、灵感、机遇”6个字回答了他,并讲述了自己的科研历程。让谢长江没想到的是,11日一大清早,袁隆平又急急来到他的住所:“在昨天讲述的‘六个字’的基础上,还要增加更为重要的两个字,那就是‘知识’。如果没有长期的知识积累,我到现在也可能还只是一名农民育种家……”谢长江将恩师的“知识、汗水、灵感、机遇”8字成功秘诀增添到书稿中,首次向世人披露。

除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传》的手稿,曾经陪伴袁隆平走过一生的贴身衣物和办公用品也于近日被正式收藏。详细报道>>>《袁隆平遗物被赠与湖南农大,常穿的格子衫35元一件》

2022年5月19日,袁隆平家属代表、湖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段美娟向学校捐赠了袁隆平院士遗物。此次捐赠的遗物共计26件,其中包括有袁隆平2016年出席首届“吕志和奖”颁奖典礼时所穿着的唐装以及出镜率最高的格子衬衫等珍贵物品。

据介绍,袁隆平院士的一生极其简朴,他日常穿着的格子衬衫都是35元一件,使用的签字笔都是两、三元一支的普通记号笔。

2022年5月19日,袁隆平院士家属代表、湖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段美娟向学校捐赠了袁隆平院士遗物。三湘都市报图

2022年5月19日,袁隆平院士家属代表、湖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段美娟向学校捐赠了袁隆平院士遗物。三湘都市报图

在整理衣物时,段美娟还分享了一个故事:2016年,首届吕志和奖以“世界粮食供应:安全及可靠性”为关注领域,向袁隆平院士颁授“吕志和奖-持续发展奖”,并奖励了2000万元港币。袁老并没有把奖金用在自己身上,而是全部投入到了他最热爱的杂交水稻研发。”他说,有了经费后,我就可以买更多的肥料,请更多的人员,发展杂交水稻,使水稻达到更高产量。”

袁隆平逝后,人们悼念的文辞中常用“国士无双”来概括,可何为国士?或许,答案就藏在这些使用了60余年的英文字典、见证了杂交水稻高产更高产的计算器、出镜率最高的格子衬衫中……

微博悼念

相关报道:袁隆平铜像长沙揭幕面向实验田永远守望(中国新闻网)

袁隆平逝世一周年:他一辈子躬耕田野的成就,永远镌刻在这辽阔大地

中新网长沙4月2日电(记者唐小晴)4月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的铜像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院内稻圣广场揭幕。

该铜像雕刻于1992年,30年来一直放置在湖南省农科院的办公楼里。铜像展现袁隆平院士中年时的形象,现在安放的位置正好面向他的实验田。铜像底座上镌刻着袁隆平的手迹“愿天下人有饱饭吃”几个大字。

袁隆平院士的秘书杨耀松告诉记者,铜像选择在清明前夕揭幕,是为让民众缅怀袁隆平院士创立杂交之水稻之丰功伟绩,弘扬先生的科学精神。

袁隆平院士夫人邓则与后辈来到现场。铜像揭幕后,在家人搀扶下的邓则,以及袁隆平院士生前同事、学生等,向铜像献花,并绕铜像一周。“我们永远铭记袁隆平先生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和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的宏愿,为国家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和种源自主可控,为国家粮食安全及弘扬袁隆平先生科学精神赓续前行、不懈奋斗。”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余应弘说。

袁隆平铜像。杨华峰摄

袁隆平铜像。杨华峰摄

得知袁隆平铜像揭幕,湖南省农科院保卫处工作人员刘志吉一早就来到现场等候并献花。“在清明节感恩袁院士为全世界人民吃饭问题作出的伟大贡献,很有意义。”刘志吉说。

在湖南农业大学附近开花店的杨女士免费拿出500支菊花供民众缅怀袁隆平院士。“袁老进入了一个梦乡,那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清明节,我们用献花寄托对袁老的哀思和想念。”杨女士说。

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位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去年5月22日,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同年11月15日,袁隆平院士追思会暨灵骨安放仪式在长沙市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

各界对他的追思和缅怀从未停步。4月1日,在袁隆平院士故去后的首个清明节前夕,其家人、生前同事、学生等在长沙县唐人万寿园举办了一场清明寄思会。来宾手持金黄稻穗,在功勋广场撒播种子,并投递寄思信件等,寄托对袁隆平院士的哀思。

唐人万寿园陵墓工作人员范政告诉记者,平日前来祭拜袁老的人不断,有很多水稻科研者经常来汇报工作进展。“目前开始陆续有民众自发前来祭扫,献花致意,鞠躬缅怀。袁老墓前堆放着鲜花、水果。我们还在墓边新立了一个邮筒,前来祭扫的人可以投入信件、明信片等,寄托对他的哀思。”范政说,陵园会妥善整理保存信件,后期怎么处理要和袁老家人商量。

袁老牵挂的杂交水稻事业也仍在向前。“袁院士生前关心的三大主要研究任务是:超高产水稻、第三代杂交水稻和耐盐碱水稻。袁老去世后,这三块都在稳步推进。目前,杂交水稻已实现双季周年亩产3000斤,第三代杂交水稻新近品种‘叁优一号’双季晚稻产量也很高。”杨耀松说,耐盐碱杂交稻示范也取得阶段性进展。

民众献花。杨华峰摄

民众献花。杨华峰摄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已与全国18家耐盐碱水稻科研单位成立了“耐盐碱水稻国家区域试验联合体”,已累计审定耐盐碱水稻品种8个,示范亩产最高可达580.06公斤。3月31日,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湖南挂牌仪式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举行。

到2030年,中国将推广种植近1亿亩耐盐碱水稻,新增300亿公斤粮食产能。

责任编辑:张玉

支持合理住房需求!又一城解除二手房限购 全国20个省(市、区)台青线上参与桂台青年短视频直播实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