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2日式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日前,航天惯性自主研发的泥石流地声预警仪成功问世,首批应用于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一举填补了国内近年泥石流地声预警监测研究的空白。
在中国航天科工三院航天惯性公司的陈列室里,保存着5封来自四川的感谢信,那是2008年“5.12”汶川地震时航天人紧急赶制监测设备,解决唐家山堰塞湖超高坝体监测难题的见证。多年以来,航天惯性始终致力于打造种类多样的安全监测产品,力求用航天技术护佑一方安全。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点约28万处,其中泥石流占3.5%,但由于爆发突然,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强,易造成人员死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故实现泥石流的防治及报警,可极大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然而,当前国内外泥石流地声研究资料相对陈旧,且基本没有可参考数据样本。研发团队需要解决的最大难点就是如何在不同背景和场景下,识别不同形态的信号。为此,航天科工三院研发团队联合北京大学、中科院山地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共同开展地声信号识别和泥石流预警算法攻关。2021年,团队奔赴著名的“天然泥石流博物馆”——云南蒋家沟泥石流试验场,开展泥石流地声数据采集工作,并收集了下雨、车辆、行人等复杂环境下噪声信号,建立了详实的数据样本库。通过分析噪声及泥石流地声数据的信号特征,从信号幅度、特征频率范围与信号持续时长三个维度,结合信号时频域分析等技术,建立泥石流地声信号识别及预警模型,大幅提高了泥石流预警准确率。
团队负责人孙芳介绍,不同于安全监测系统以往的长期监测场景,泥石流地声预警仪多用于野外应急抢险的应用场景,因此,具备便携、快速布设、预警实时性和准确性高等特点。
作为我国专业从事安全监测产品研制的骨干团队,针对规模较大、有重大或中等地质灾害险情的一级二级监测灾害点,已在上千个隐患点安装产品近万套,并于今年早些时候为全国17个省安装了适用于三级监测隐患点的普适型监测设备,为当地研判险情提供了精准的测量数据。
【责任编辑: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