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研究报告(2021)》《中国“双创”发展报告(2020-2021)》发布暨专家研讨会在五洲宾馆举行。
5月17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研究报告——以制度开放促进高标准创新市场体系建设(2021)》(以下简称《研究报告》)和《中国“双创”发展报告(2020-2021)》(以下简称《发展报告》)发布暨专家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当前,国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不断深入推进。今年《研究报告》以“放管服”与创新市场建设为核心主题,探究“放管服”对我国创新市场的影响,以及新型举国体制与创新市场的关系,总结中国特色创新市场体系的发展经验。报告显示,深圳“双创”综合指数连续六年排名第一,在30项指标中,深圳10项排名第一,6项排名第二,“双创”绩效实现能力引领全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研究由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专家组专家王京生连续6年领衔课题。《发展报告》由王京生主编。
深圳已基本建立全过程创业生态
课题组成员、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介绍,《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中国主要城市“双创”发展评估、中国创业生态系统的城市观察和中国创新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研究,并首次提出“创新市场体系理论”。
《研究报告》从全国100多个被评估的城市中,选取了深圳、上海、北京、广州、武汉、杭州、苏州、西安、成都等9个有代表性城市,通过30项“双创”指标进行比较观察。
《研究报告》显示,各城市的“双创”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深圳“双创”综合指数蝉联全国第一,北京市拥有最好的“双创”资源配置能力,上海市“双创”综合环境领先全国。整体来看,数字经济是疫情冲击下稳定发展的压舱石,“双创”资源要素加快从数量导向到质量导向转变。
在创新创业资源方面,深圳市的科学技术投入力度在各城市中稳居榜首,成为唯一在科学技术支出占GDP比重突破2%门槛的城市;深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连续四年位居首位,是9个城市中唯一连续多年支出超千亿的城市。
在创新创业绩效方面,深圳市在“双创”经济产出效益上继续保持领先,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达37.13%,是唯一占比超30%的城市;深圳的知识产权产出创造能力以及创新实力优势显著,专利授权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榜首。
《研究报告》还通过比较城市全过程创业生态的重要要素,识别创业生态构建的关键力量和有效模式。报告认为,建立覆盖“机会识别-机会开发-机会实现”的全过程创业生态,是创新市场体系繁荣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而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已基本建立全过程创业生态。
《研究报告》显示,创业密度方面,深圳市每万人拥有企业1288家,创业密度稳居全国第一,显示平均每10人中就有1名创业者。创业质量方面,深圳创新型企业家机会敏锐性更强,成立一年内并拥有专利信息的创新型企业1167家,高于上海(851家)、北京(609家)和广州(637家)。
“双创”发展的“深圳模式”:数字经济产业独领风骚
与《研究报告》同时发布的《中国“双创”发展报告(2020-2021)》,构建了中国“双创”城市发展评估指标体系,重点选取国内100个典型城市,综合测评我国的“双创”发展现况。
《发展报告》显示,深圳连续四年蝉联“双创”总指数得分第1名,北京、上海紧随其后,广州、苏州、杭州分列第4、5、6名。在“双创”环境支持维度测评方面,上海连续三年排名第一,深圳紧随其后;在资源能力维度测评方面,北京连续四年卫冕榜首,深圳、上海分别居于第2、3名;在“双创”绩效价值维度测评方面,深圳以绝对优势又一次排名第一。
报告副主编、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凡介绍,《发展报告》从多个层级揭示了我国“双创”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既包括区域视角下的整体对比,也包括对“双创”发展最为活跃的深圳市的聚焦研究。
根据《发展报告》,深圳市在数字经济产业和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发展仍是独领风骚,努力打造“双创”发展的“深圳模式”。通过对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南山区在培育中国数字经济新动能方面尤为突出,人工智能、区块链以及工业互联网是协同创新的强力引擎。与此同时,“双创”纵深发展带来的制度约束和技术瓶颈是深圳市未来面临的问题。
《发展报告》指出,从粤港澳大湾区视角考察深圳“双创”的发展,应着眼于促进“双循环”,在破除行政壁垒、加速要素市场流动、提高科研转化效率、提升城市群治理能力等重要环节,加快改革步伐。
中国创新市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双轨并行
值得一提的是,课题组于2018年首次在“双创”研究中引入创新市场概念后,此次进一步以中国为样本研究了创新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构建,提出创新市场的中国模式,即“RASP”模式(体制改革-市场行动-市场结构-市场绩效)。
课题组成员、“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副院长魏建漳表示,中国创新市场体系构建天生带有“改革基因”,这种以改革驱动的创新市场体系构建模式,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
《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创新市场体系培育是改革驱动的渐进发展过程,通过科技体制改革释放不同创新市场的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等创新主体的活力,逐步培育生产者和需求者进入创新市场。目前,我国创新市场总体呈现出以“试验发展创新市场”和“应用研究创新市场”为主体,以“基础研究创新市场”为辅的多层次创新市场体系。
回顾中国创新市场培育和发展的历程,课题组发现,“放管服”改革是中国高水平创新市场体系构建的制度力量。在“放管服”改革驱动下,我国不仅三大创新市场总规模已经处于世界前列,而且配套要素市场逐步完善,创新市场开放水平持续攀升。
“‘新型举国体制+市场’是创新市场体系构建的‘中国模式’。”陶一桃表示,中国创新市场基本实现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并举的双驱动结构,新型举国体制与创新市场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是中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重要特征。新型举国体制是解决创新市场失灵的关键力量,发挥着源头供给性作用、组织攻坚性作用、制度突破性作用,“放管服”改革则有效促进了中国高标准创新市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专家学者谈“双创”研究报告:对高标准创新市场体系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
5月17日,在“双创”研究报告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纷纷表示,报告具有丰富的理论性与很强的指导性,不仅丰富了国内创新市场的研究,也将进一步推动“双创”向纵深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报告指出,要从理论与实践上切实重视创新市场,持续深化创新市场改革,完善创新市场法治环境,三个建议对高标准创新市场体系的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深圳智库联盟理事长、深圳市决咨委专职常务副主任高振怀说,报告从“放管服”视角,系统梳理了我国创新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建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也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意识,提出了具有战略价值的对策建议,是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
“报告既有研究的理论性,也有指导性。对于深圳市,对于我们国家的‘双创’发展都有很好的指导性。”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建议,要加强核心指标的研究,注重“双创”发展变化的分析,在报告基础上可以考虑进一步形成类似“双创教育”的专题研究报告。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表示,报告紧贴新的背景形势,探索新的分析框架,提出了新的观点结论。对于“双创”的研究实践,他建议要重点聚焦如何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效强大的技术供给体系。
深圳市社科院院长、党组书记吴定海表示,报告指出创新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课题研究的最新成果。此次双创研究成果的发布和创新市场体系理论的提出,是深圳社科界立足于深圳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的一个重大贡献。
深圳市科创委副主任方琳表示,报告在分析框架和逻辑构建上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全局性的战略眼光,对问题抓得非常准、剖析非常深,有独到的分析视角,并且具有启发性。
“报告内容丰富,很有料!”深圳报业集团总经理、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执行院长王跃军表示,不管从全国的维度还是深圳的维度,报告都具有时效性,同时报告在理论研究上具有原创性、开创性和指导性。
“报告提出高标准的创新市场,对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和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建设都具有特别的意义。”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报告提出的中国创新市场的“RASP”模式值得深入研究,建议要进一步研究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关系问题、竞争中性和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以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市场问题。
深圳市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建表示,从报告可以看到“政府有为”是促进创新市场体系的主导力量,创新立法是增强创新治理的重要保障,而协同治理则是推动创新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