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有些甚至处在了生存发展的重要关口,“挨一日如过三秋”。在这非常之时,青岛各级各部门针对企业眼下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各项纾困政策,拿出了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让企业感受到了真正的实惠。这对它们度过暂时困难,保有发展的信心,至关重要。
面对企业的困难,青岛第一时间出台《青岛市助企纾困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这一由42条组成的“政策包”,既包含普惠性政策,也包含针对工业、餐饮业、零售业、文化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的纾困发展政策,涉及财政补助、税费减免、金融信贷等多方面。着力解决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的现实问题,《政策措施》突出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用“真金白银”助力企业解决当前生产经营中的痛点问题。
经济运行瞬息万变,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局部疫情的时有发生,再加之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都不断给经济运行、给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困难和冲击。青岛注重及时研判新形势,通过加强监测,科学调度,强化对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的预研预判,不断打出政策组合拳,帮助企业提高应对困难挑战的能力。
面对受冲击较大的民营企业群体,青岛出台“抗疫保经营、克难谋发展——我帮企业渡难关”20条工作措施,加大政策支持,增强金融供给,扩大平台效应,助力开拓市场,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渡关发展。
针对制造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青岛出台先进制造业“政策大礼包”。3大类、150条政策措施,从工业投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财税、金融等各方面,给予企业政策支持与要素保障。
面对外贸的新挑战,青岛海关等部门推出包括加快企业急需货物通关、保障大宗资源性商品进口供给、完善新冠疫苗试剂快速通道、加快农食产品进出口通关、提高港口集疏运效率等在内的19条措施,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
用政策工具的“及时雨”解企业的“燃眉急”。政策第一时间落地,第一时间见效。这些举措积极回应了企业的呼吁和关切,切实缓解成本压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很多聚集性、接触性行业的企业,渡过了“活下去”的难关;货运服务、物流服务、产业链服务等受疫情影响小一点的行业,则在政策的护航之下,开始谋划新的发展蓝图。
优环境强服务,在疫情冲击之下,我们看到了有为政府的高效身影。更重要的是,帮扶企业既要着眼当前,也要惠及长远,既要解“近忧”,也须顾“远虑”。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不但是疫情冲击这一特殊时期的非常之举,更应是我们各级各部门的日常。救急固然必要,助力企业发展,更应贯穿在我们工作之中,应长抓不懈。
要为企业发展搭建平台。聚焦24条重点产业链,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着力打造一批专业化产业园区,完善政策、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配套,强化龙头企业带动,推动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同时,要大力实施中小企业育苗计划,开放城市应用场景,链接更多资源,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要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构建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盟,促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要持之以恒地不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对企业而言,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身处一个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遵循法治,与国际接轨,一个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环境中的企业,它的发展潜能就能被充分激发,它的活力就能够充分释放。
企业发展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解决企业当前的暂时性困难的同时,我们更须立足长远,从体制、机制层面去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制度环境,确立更好的经济治理体系。惟有如此,企业遇到市场的波动时,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不断增强,城市经济也才能更具“熨平”周期的底气和不断向上跃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