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2022年5月10日8时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据介绍,天舟四号货运飞船装载了神舟十四号3名航天员6个月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和样品材料、备品备件及部分载荷等物资,交会对接完成后,将转入组合体飞行段。
相关报道
天舟四号顺利飞天,背后有这些人护航(北京日报)
“5、4、3、2、1,点火!”伴着01指挥员王宇亮的洪亮口令,长征七号火箭搭载天舟四号货运飞船腾空而起。5月10日凌晨,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本次天舟四号任务从火箭运抵发射场到点火发射仅历时27天,发射场各系统争分夺秒,保障发射任务圆满完成。
文昌发射场青年系工团队
“大家在后续任务中,对测试流程、人员定位等问题的考虑细、考虑全,对于我们系统,每个阶段都是关键阶段……”时针回拨到任务准备阶段,每天一大早,发射场火箭动力系统连接器指挥员郑佳焜就马不停蹄地组织团队召开双想会,讨论任务方案预案。
测试发射大厅里,火箭控制系统指挥员张博正带领岗位操作手们坐在电脑屏幕前,判读着密密麻麻的测试数据,细心复查比对。
火箭总装测试厂房内,动力系统也在进行多项技术功能测试,指挥员王磊自从任务开展以来,已经连续好几个周末没有休息。大伙想让他休息一下,他却婉言谢绝,“岗位人员还在战斗,作为指挥员更不能后退!”
“此次任务发射窗口窄、流程优化多和技术状态变化大,并且是发射场首次实施液氧煤油并行加注,任务实施难度和风险挑战非常大。”低温加注系统高级工程师张青所在团队,连续20多天加班至凌晨,梳理识别液氧煤油并行加注的薄弱环节,针对预想的100多种故障模式,分别制定详细的故障处置预案,确保加注过程一旦出现异常可以高效、及时、准确的处置。
“铜鼓岭雷达跟踪正常、遥测数据正常!”文昌发射场铜鼓岭测控站与发射塔架隔海相望,被称为“万里海天第一棒”,站点在火箭发射后会第一时间捕捉飞行姿态、飞行数据等信息。随着火箭划破夜空,雷达岗位操作手面前的屏幕上出现了两道短小的“杠杠”,分别代表着正在奔向太空的长七火箭和天舟四号货运飞船。
当火箭穿越天际,发射场指控中心准确捕获目标,稳定跟踪,圆满完成测量弧段。在这里,一场能力提升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新一代指挥显示系统投入使用,指挥平台从电脑端迁移到移动平台,指挥决策更加高效;中心计算机系统引入云计算技术整合闲置计算资源,让多任务并行成为现实;航天发射测控任务全面自动化实现,以往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的值班机房,而今只剩下高智能计算机在收集处理数据……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文昌航天发射场是中国空间站建造母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邓洪勤表示,全体科技人员精心准备、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确保了本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