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网,5月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因疫情长期封控在校内的学生,难免会有一些负面情绪,请问对于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如何寻求专业的支持和帮助呢?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第一,调整认知。不管是当事人、周围要提供帮助的人,还是作为社会公众来讲,应该把这样一个现象看作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当你必须在你的生活中做出比较重要的、大的调整时,一定会遇到问题,不管是谁,这是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第二,要保障信息畅通。师生被封控在校园内,或者居民被封控在小区和家里。他们需要了解为什么要进行封控?要封控到什么时候?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一些什么样的问题?我们身边的人是不是也有同样的限制?这样的信息,对于身在其中的人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要让我们在封闭期间,所有人应该非常清晰地了解到。现在出现很多心理上的困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信息不畅。为什么我们被封控在这儿,其他人是什么情况?其他小区或者其他学校、其他同学、其他楼宇,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状况发生?信息畅通时,大家就更容易接受和配合。
第三,还需要讲清楚差别。这一点,现在很多人,不管是在新闻上还是在新闻留言上都会看到,当我们说校门要实施管控,师生非必要不离校,很多人就问,老师和学生是否一样?其实在封控管理的时候,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这里面的一个差别。比如说教师和学生、后勤服务保障人员以及物流人员,要保障校园封控之后正常的生活秩序,需要有很多不同身份的人、不同职责的人,他们在进出校门的时候,一定是有一些差别化管理的,这种差别化的管理,也需要让我们所有的当事人清楚。这是一个调整认知,或者说要让所有的师生实施封控管理之后,要对整个的状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种了解是有助于有效减缓心理上的压力和不良情绪反应的。
第四,要保障有力。这个保障,刚才良友先生也讲到,我们很多人在封控期间可能还有看病的需求、用药的需求,对于大学生来讲,毕业班有就业的需求。普通学生可能也有自己一些特别的需求。在这个方面,我们要尽可能去帮助和缓解刚性需求,在严格落实封控措施的同时,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另外,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很多情况下要进行线上学习,而生活中我们最关心的是吃饭、洗澡,还有其他一些生活上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个也需要我们在封控期间做好保障。这样的保障,对于我们有效应对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还包括我们提供的服务,不管是食物还是在线的课程品质问题,购买物品可能还有物价的问题,这些都容易引发心理上的困惑和困扰,我们在保障方面一定要做到位。
第五,要真正做到心理健康服务到位。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服务中心,除了面询之外还开通了心理服务热线。不管是热线还是其他方式的心理健康服务,在这个时候要能够真正做到位。同时,做好心理健康、心理辅导方面,除了专业人员之外,我们的辅导员、班主任在这个时候也要发挥好他们的作用,他们的出现和提供的帮助对于缓解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讲,可能比专业人员提供的帮助更有效。
第六,要尽快搭建和完善提供全方位心理健康服务的平台。目前,国家智慧教育服务平台已经建成了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把大学心理健康课程、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以及应对具体心理问题所录制的心理微课,都放到这个平台上。这个平台上的正规课程和一些针对心理问题的专家解答,我想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大家的焦虑。同时,我们还在平台上上线了教育部和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构建的两个心理援助热线平台,这两个平台上线以后,日访问量和电话呼入都非常多,我们正在征集全国各个高校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进驻到这个平台,也把他们的电话公布出来,也可以统一呼入号码,这样热线求助就可以更加顺畅高效。除了这方面的功能之外,下面正在开发的另外两个功能,一个是在线提问,除了打电话之外,还可以直接把要问的问题、困惑、疑虑直接发到这个平台上,我们会在后台组织相关专家,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答复,这个提问和答复,可以让所有人都能看得到,当然如果你有私密提问,我们也会有专家做一对一的私密回应。咨询案例在通过无害化处理之后放到平台上供来访者阅读,这样有求助需要的人一方面可以直接拨打电话,另一方面也可以先搜索一下已经答复过的问题里有没有自己想问的,如果正好有就不用再打电话。另外,还提供一个学生、老师在这个平台上单纯的情绪宣泄空间,大家把自己的负面情绪都可以直接表达在这个平台上,这个不会对外表现,但可以起到缓解情绪的作用。我想,这应该是目前我们能够做到的,也是全力以赴争取做好的心理方面的援助。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