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新区:勇担使命,在改革创新开放中超速奔跑

日期:04-26
哈尔滨市国家级新区

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作为我国最北国家级新区,五年来,哈尔滨新区坚持高位谋划、勇担使命、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建起一座新城,创造一个奇迹。

五年来,哈尔滨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领跑全省全市,多项指标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晋位提升,对省市新一轮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勇担使命有高度改革创新有深度

扬帆启航,方向至关重要。

作为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被国家赋予“三区一极”的战略定位,被省市赋予“一江居中、南北互动、两岸繁荣”的发展定位。

2019年,随着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设立,哈尔滨新区成为东北三省唯一一个集国家级新区、自贸区、高新区、经开区、行政区于一体的“五区叠加”的改革创新实验田。

五年来,哈尔滨新区将国家战略、省市定位,以及“五区叠加”体制机制优势,具化为“引领龙江改革开放”“重构哈尔滨城市架构”“重塑哈尔滨产业结构”的三大使命,对标浦东、复制深圳,全力打造龙江版“新浦东”。

围绕“三大使命”,哈尔滨新区改革创新,如秉轴持钧、以一持万。经过五年不懈努力,哈尔滨新区一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出台,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举措取得突破。

五年来,哈尔滨新区梯次推进各类改革创新项目553项,其中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22项,深哈“飞地经济”模式等3项改革举措得到中央深改办高度认可。

重点改革领域亮点纷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领先,在全省率先试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以照为主、承诺代证”等系列改革,行政审批集中度居全国前列;在全国首创“一支队伍管执法、队伍之外无执法”的综合执法治理模式;民生领域改革大胆探索,深入实施区管校聘、校长职级制等教育综合改革,获批“全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实现教育事业弯道超车。

制度创新成果丰硕。复制上海等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206项,“带土移植”深圳特区经验45项,推出105项制度创新案例。

哈尔滨新区通过改革创新带动各类要素高度集聚、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汇聚各类人才33.5万人,集聚金融类机构495家、各类投资基金115只,主板上市企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分别达到11家和13家,新增市场主体4.4万户。

抓产业重科技有“长度”更有“黏度”

“企业是衣食父母,产业是立身之本”,这是五年来哈尔滨新区上下形成的共识,也是新区的强区之本、富区之道。

五年来,哈尔滨新区大气魄、大手笔推出一批重磅惠企利企政策。相继推出“黄金30条”“新驱25条”“助企上市10条”等系列“政策组合拳”,并向全社会承诺:“其他地区有的政策,新区都可以有;其他地区没有的政策,新区都可以谈。”

五年来,新区累计兑现政策资金22.6亿元,惠及企业近千家。

充分释放的政策红利,吸引363个产业项目落户,协议引资额4623亿元,7个世界500强企业扎根新区,9个超百亿项目落地开工。累计推进省市重点产业项目132个,完成投资573.8亿元;打造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5个,新规划建设产业园区8个。深圳经验+新区速度,让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迅速崛起,一期科创总部项目提前投入使用。以利民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为主体,助推全市成功申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新区为牵引,推动全市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示范区”。

五年来,哈尔滨新区科技创新成果丰硕。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通过386家,同比增长77%;净增292家,占全省净增数的37%。总量达到670家,占全市的40%以上,占全省的25%。专精特新企业51家,占全市的30%,全省的15%。隐形冠军企业7家,占全省五分之一。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9%,远超全省(1.26%)和全市(2.29%)平均水平。全区现有各类孵化器54家,孵化面积60余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到2268家。

对外开放有广度对内合作有宽度

作为我国唯一一个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着力打造“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

五年来,哈尔滨新区始终“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坚持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对外影响力持续扩大。

中国(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创新设立了法人机构性质的自贸区管理局,实现“三局、一中心”合署办公。总体方案实施率达到100%。自贸试验区法庭、检察室获批成立。与黑河、绥芬河等片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加强了与哈综保区、冰城海关的联动合作。

对俄合作主题愈加彰显,金融合作拓展至资金清算、外汇交易等11个领域,对俄金融结算中心在新区挂牌。成功引进俄运通、龙链通、万科中俄产业园、中俄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等项目落户片区。启动建设了B型保税物流中心、对俄科技离岸孵化基地,推动哈尔滨全球商品贸易港、对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投入使用。

深哈合作成为区域协作典范,实施合作项目37个,哈尔滨新区深圳展示服务中心和招商代表处启动运行,高标准建设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37.4亿元,科创总部项目建成并全面启动招商,累计注册企业339家,注册资本达到105.8亿元,华为鲲鹏、华付科技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成功落户,国际人才工作站、深圳国际仲裁院等机构投入运营,特别是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带土移植”深圳特区的新理念、新模式、新经验,成为龙粤对接、深哈合作的“新标杆”。

五年来,哈尔滨新区开放型经济水平持续提升,外贸进出口总额、外贸企业数量分别增长33倍、26倍,进出口国家增至73个,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外资企业增长53.8%。

民生有“厚度”民心有“温度”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五年来,哈尔滨新区用“钉钉子”精神,大力补齐民生短板,让民生更有“厚度”,民心自然有了“温度”。

五年来,哈尔滨新区新建道路四通八达,大型综合医院相继开工建设,各大名校争相落户、名师纷至沓来。

据统计,五年来,哈尔滨新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配套资金280.8亿元,撬动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千亿元。新增道路134条段、129.4公里,直通利民开发区的阳明滩大桥北部连接线正式通车,滨北公铁两用桥建成投用,贯穿江南江北公交线路达到61条,地铁2号线开通运营。

五年来,哈尔滨新区财政对民生投入累计达194.3亿元,与上一个5年同比增长131.9%。开发就业岗位5.2万余个,安置就业4.5万人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五年工程”圆满收官,118件惠民实事如期兑现,脱贫攻坚任务提前一年完成。

五年来,哈尔滨启动新建、改扩建学校18所,新增公办幼儿园12所,引进14所优质名校入驻,提供优质学位4.1万个,吸引名师、名校长、名校毕业生545人来新区从教,基础教育生源年均增长8%以上。

五年来,新区二级以上医院达到10所,全区各类医疗机构增至286家。一次性引进3家三甲医院。

宜居宜游宜业的新环境,吸引大量人口流入新区。到目前,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共有常住人口80万,比新区获批之初增长近60%。

历经五年深耕,哈尔滨新区已经站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

“当好全市全省改革开放‘试验田’、高质量发展的‘丰产田’,力争在贯彻‘五个率先’要求上当尖兵、作示范,在实现‘七大都市’目标中打头阵、挑重担、当主力、作贡献。”这是哈尔滨新区设定的下一个新目标。

未来,一座宜业宜居宜游、充满活力、令人向往的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新区,将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在松江北岸徐徐展开。

上海战疫 中医药如何分类施策?张伯礼这样说 河南洛阳:买卖小作坊的“茅台”,以身试法成了反面典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