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苏州抗疫这一仗,为何如此重要?

日期:04-25
苏州市上海市昆山市通勤者新冠肺炎上海苏州江苏

苏州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承载了重要的功能,甚至于对全球经济都有影响。

▲江苏省苏州市,航拍苏州地标——金鸡湖摩天轮。图/IC photo

▲江苏省苏州市,航拍苏州地标——金鸡湖摩天轮。图/IC photo

文|查志远

近期,苏州疫情仍呈多点散发态势。4月8日0至24时,苏州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5例。4月11日以来,江苏多地已派出医护力量驰援苏州。

4月21日0至24时,苏州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2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4例。当地发布的最新通告也指出,苏州市疫情防控形势较为复杂,社会面传播风险依然存在,局部仍为中风险。

苏州,既是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上的“世界工厂”,也是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重要枢纽和链接。苏州的疫情防控事关我国供应链安全。

1

苏州“链”接全球

苏州东依上海,南连嘉湖,西接锡常,北通长江,有“襟三江而带五湖”的交通优势。作为离上海最近的地级市,苏州紧紧抓住了上海的经济“外溢”效应。

有学者指出,产业上,上海负责“0-1”环节,苏州负责“1-10”环节。

沪宁高速首开接轨上海之先河,来自上海的“星期日工程师”们带来了上海国营大厂和科研院所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成为带动苏州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因。

以信息产业为例,上海主攻软件,苏州就发展硬件。错位发展战略降低了苏州与上海产业重叠与竞争程度,深化了苏州与上海间的产业合作,二者形成了良好的竞合关系。

作为服务上海的超级“终端”,紧临上海的区位优势再加上交通上的便利,也让苏州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连接全球。

苏州与上海经济联系的紧密度,从一组数据也能看出。根据此前中国铁路官网数据,苏州每日往来上海有270趟车次,远高于上海与南通、嘉兴的45趟、156趟车次。有媒体统计,苏州20%的对外交流集中在上海,是第二位无锡的4倍;且通勤联系占沪苏交流的25%,高于东京都市圈同等圈层的通勤比重。

同济大学发布的《2021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研究表明,2021年,苏州市是流入上海市域及中心城区跨城通勤者的主要居住地,通勤规模分别占总量的93.07%和96.02%。该报告也显示,苏州市与上海市域的入出比为2.16,与上海中心城区的入出比为6.13。苏州的各项数据都远高于上海周边其他城市。

对于苏沪关系,曾任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就如婚礼上倒香槟,第一杯倒满后溢出来,肯定是下面第一圈先接。

在经济发展上,苏州需要上海是不争的事实。其实,对上海来说,苏州也颇为重要。就拿苏州与上海接壤的县级市昆山来说,在某些方面已经实现与上海同城化发展。国内首条跨省轨道交通线上海轨交11号线就是连接苏州昆山和上海嘉定,开创了轨道交通跨区域运营的先河。

除了交通上的同城化,昆山也是上海相关产业的重要承载地。在2019年的昆山融入上海合作发展推介会上,昆山市政府就与上海张江实验室启动合作,将昆山超算中心的算力资源拿出来与张江实验室共享共用,为张江实验室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等产业提供算力服务和平台支撑。

由此不难发现,上海创新能力与高端产业的落地离不开苏州强大的生产能力配合。

▲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姜杭村春光旖旎,生机盎然。图/IC photo

▲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姜杭村春光旖旎,生机盎然。图/IC photo

2

“最强地级市”的分量

“若说江南十分美,九分便在姑苏城。”苏州是江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也是许多文人心目中的一方诗意乡愁的承载地。

除了文化上的符号外,在其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苏州还始终扮演着经济重镇的角色。“苏湖熟,天下足”。历史上,苏州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整个江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苏州先后经历乡镇工业崛起、外向型经济腾飞、开放型创新经济等发展阶段,逐渐成为中国最强地级市。

依托苏南模式,苏州成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工业强市。承接国际要素和上海产业转移,成为了中国外向型经济的领头羊和风向标。

现如今,苏州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承载了重要的功能,甚至于对全球经济都有影响。

2021年,苏州GDP达到2.27万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六,地级市之首。

不仅如此,这一经济体量也占据了经济第二大省经济总量的19.5%,接近两成。从全国来看,苏州的GDP也占据了近2%。

苏州不仅是中国地级市经济第一大城,还是全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去年,苏州也以2510亿元的财政收入位居全国地级市财政收入榜首,在全国城市中位居第四位。

根据苏州统计局的数据,去年,苏州实现进出口总额392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7%,两年平均增长10.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迈上4万亿元新台阶,达41308.1亿元,比上年增长17.2%,两年平均增长10.4%。

如果按天计算,苏州平均每天贡献全国GDP约62亿元,进出口约73亿元,工业产值113亿元。

除此之外,苏州还是重要的内陆航运中心。航运上,苏州紧临长江口,有京杭大运河及由张家港港、常熟港和太仓港组成的苏州港,是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城市。

作为内河港,2021年在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中,苏州港排名第八。虽然集装箱吞吐量比不过上海港这样的沿海港口,但是在内河港长期排在第一。

据新京智库了解,不像沿海港口那样货物来自全国各地,苏州港的绝大部分货源来自苏州本地,辐射范围也主要是长三角地区。

▲2022年2月8日,江苏省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天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电焊技术人员正在焊接出口海外市场的海上风电塔筒设备。图/IC photo

▲2022年2月8日,江苏省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天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电焊技术人员正在焊接出口海外市场的海上风电塔筒设备。图/IC photo

3

“世界工厂”

其实,苏州更大的担当和作为在工业生产能力上就体现得特别明显。

最近两年,谁能坐稳“中国工业第一城”备受关注,苏州也是有力竞争者之一。

2020年,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达3.7万亿元,自2019年首超上海后蝉联第一,上海、苏州分别以34830亿元、34824亿元紧随其后。据苏州市政府官网公布的数据,2021年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正式突破40000亿元大关,达41308.1亿元,比上年增长17.2%。

去年就有媒体报道,苏州工业总产值迈过4万亿台阶,也意味着基本锁定“工业第一城”。

不过,最终深圳(41341.32亿元)仍然以微弱的优势超过苏州,位居第一。在增速上,苏州最快,达到了17.2%。

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是全国粮仓,现在的“苏州研发、苏州制造”则成为中国制造基地和全球“造物工场”。

苏州自古以来培育起的工商业土壤也助推其逐渐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城市。据统计,苏州有16万家工业企业,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苏州有35个工业大类、167个工业中类、489个工业小类,是全国工业门类最齐全和制造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

2021年,苏州“高企”申报数首次突破10000家,达到10252家,较上年增长35.48%,“高企”申报数和增长率均居全省第一。

此外,苏州“灯塔工厂”的培育也成效显著,2021年以来新增全球“灯塔工厂”3家,累计数量达5家(强生、宝洁、博世、纬创、联合利华),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在2021年中国制造业500强当中,排名前100位的苏州有4家上榜,分别是恒力集团、沙钢集团、盛虹控股、永钢集团。

苏州的制造业地位有多重要?以备受关注的汽车产业链为例,从最上游的钢材原材料,到中间的零部件,再到下游的整车,再到下下游的汽车金融服务,苏州都有。

例如,苏州是全球主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的重要生产基地,是博世汽车电子事业部,底盘控制事业部,汽车多媒体事业部和PA-ATMO3事业部——设备制造事业部4个产品事业部的业务场所。毫无疑问,疫情之下,博世的生产能力也会直接牵动整个汽车产业的神经。

生物医药近年来也是苏州重点打造的“一号产业”,其产业发展质态和创新能力走在全国前列。2020年,作为苏州自贸片区承载地的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1022亿元,产业竞争力蝉联全国第一。

此外,作为重要的纺织生产基地,苏州也是全球重要的抗疫物资生产基地和全球最大制造基地之一。早在2019年,苏州市纺织工业总产值就占全市工业总产值33592亿元的8.2%。

对普通人来说,日常佩戴的口罩,“大白”穿的防护服,新冠轻症病人服用的治疗药物,可能都与苏州有关。

本轮疫情发生后,苏州全力投入抗疫斗争,在不停工、不停产的基础上,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同时,苏州统筹推进复工复产、项目推进、工程建设等,并在用工保障、物流畅通等方面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发展。

筑牢防疫线,畅通产业链,稳住基本盘,作为全球制造业重要基地和全国经济强市的苏州,其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近年来 我国在法律体系完善方面取得这些重大进展 4月24日0-24时,福建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