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海日报
4月15日,记者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近日,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青海领导小组印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青海段)建设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保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青海段)建设高质量推进。《规划》明确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青海段)建设范围和期限,分析了我省的长城资源现状,梳理了长城资源的价值特征。划分出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四类功能区,围绕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五大基础工程,提出15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青海段)建设的重点任务,确定了大通、贵德、互助三个重点段,形成“一带、三段、三区、多点”的空间布局。《规划》重点体现了五个坚持,即“坚持保护优先,强化传承”“坚持文化引领,彰显特色”“坚持总体设计,统筹规划”“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为保障《规划》落地实施,从组织领导、政策支撑、人才保障、公众参与等方面明确了相应的保障措施。青海明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研究及文化景观价值,是目前我国海拔最高的明代长城遗存,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海明长城主线363公里,其中敌台10座、烽火台115座、关隘4座、城堡46座、相关遗存5处,主要分布在西宁市(城中区、城北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区、湟源县)、海东市(乐都区、平安区、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的12个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