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小鱼篓里的传承

日期:04-21
国民党

“这个鱼篓啊,装的是我们上莲塘人民的‘家风’,它曾用来给中共地下党人送过饭,可是为保存‘革命火种’立过功的。”富川瑶族自治县莲塘镇上莲塘村副主任陈玉光轻抚着鱼篓,跟村里的孩子们娓娓道来。

鱼篓,本指一种竹子编制的用来盛鱼或捕鱼的篓。但在上莲塘村,这一片镌刻着红色记忆的土地,却有着珍贵且激荡人心的红色记忆。

故事从1947年的端午节说起。在全国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关键时期,中共富川地方组织发动了一场继英家起义后广西较早的武装起义——古城起义。

不料,起义因走漏风声导致失败。这一举动惊动了国民党,随即派出大批队伍搜索,企图扑灭古城起义力量。迫于形势,组织决定将起义队伍化整为零,分散隐蔽,转入地下活动。

倪世品、肖林和周绍华3名中共地下党人,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杀,先是躲藏到了上莲塘村的“扑地岩”中。碍于人多太过显眼且不利隐藏,周绍华、肖林则选择了分散隐蔽。

倪世品则由一开始隐藏的“扑地岩”转移到约深10米处,面积为50多平方米的“米箩岩”洞中继续躲藏。藏身之处是有了,唯独没有维持生计的食物。

一日,上莲塘村的一位白姓长者在上山拾柴,发现了隐藏在“米箩岩”洞中的倪世品,得知洞中人为中共地下党员。回村后悄悄找来村子里德高望重的长辈商议,不管付出什么代价,一定要保守秘密,想方设法守住革命薪火。

为了避开国民党反动派的视线,村民决定用“鱼篓”作掩护佯装上山做工,实则给躲避在山洞里的倪世品送饭。等到了洞口,再用手工编织的毛绳将装有红薯、玉米等干粮的鱼篓滑到10米深的洞内给倪世品。就这样,全村80余户村民送了整整3个月的红薯、玉米,让倪世品在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地搜捕追杀中活了下来。

获救后的倪世品同志,将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和中国人传统的家教融为一体,家中“三代公安”、个个儿郎入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听党指挥、对党忠诚、不怕吃苦”的优良家风。

家风,概括起来不外乎家国天下、耕读传家、积德行善、仁孝清廉。该村“村史展览馆”内展放的花炮、草龙、瑶族服饰、农耕道具等,集中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传承,每天承接80余人的外来游客观赏,从前的小山村摇身蜕变成如今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鱼篓”精神历经70余载的传承,涵养了上莲塘村民“忠于党拥护党”的大情怀,也涵养了上莲塘村这个大家庭世代赓续的吃苦耐劳、勤劳务实的淳朴家风。小小“鱼篓”里既装着家风故事也装着家国情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上莲塘人民。(富川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

受贿行贿一起查为实现海晏河清赢得时间 河南商丘市睢阳区新增1例阳性人员 活动轨迹公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