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院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 高质量服务保障首都创新发展

日期:04-21
知识产权北京市法院首都

全年受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85954件,同比增长28.8%;审结案件74805件,同比增长11.7%,结案数量再次突破历史最高值……2021年,北京法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紧扣首都创新发展大局,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和“两区”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圆满完成了各项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任务。

据介绍,案件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疑难案件多已成为近年来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常态。为积极应对“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北京法院进一步完善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制定发布《北京法院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小额诉讼程序适用指引》,探索构建“1+7+2”的速裁团队、推出类型化案件的“要素+争点+确认”三步审理法、提升普通程序案件适用独任制审理的比例,通过改革创新提升审判质效。审结了一批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及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其中,音集协被诉垄断纠纷案等六案分别入选“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2021年度中国网络治理十大司法案件”,最高法院“互联网十大典型案例”“2021年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和“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海淀法院审结的“小度”智能产品语音指令案被写入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报告。

北京高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法院始终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服务大局,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制定为北京“两区”建设提供优质知识产权司法服务的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发布服务保障“两区”建设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在中关村科技园、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顺义中德工业园、怀柔科学城设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前往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地巡回审理典型案件。在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重大活动场所设立司法服务站。针对冬奥会赛事涉网法律风险以及易引发侵害冬奥会标志知识产权纠纷的行为进行研判并提出建议,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知识产权工作提供司法保障。

为充分发挥司法裁判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引领作用,北京法院及时总结提炼司法规则,制定发布《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指引》,针对商品化权益、涉IPTV著作权侵权行为认定等问题形成参考问答,出台商业秘密民事案件举证参考、知识产权案件财产保全行为指引、药品链接相关民事案件立案指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针对日益突出的数据权益保护、惩罚性赔偿适用等问题调研形成《数字经济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相关问题研究》《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司法适用研究》等报告,发挥司法引领和价值导向职能。

为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衔接,北京法院与市版权局建立季度联席会制度,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四家单位签署《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备忘录》,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马拉喀什条约》为契机,搭建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相关机构常态化沟通机制。北京互联网法院打造的“一统领四依托三闭环”创新升级“e版权诉源共治体系”治理模型,入选最高法院首届“人民法院改革创新奖”。北京法院创新模式加强诉源治理,将调解员编入速裁团队,实现调解人员与审判人员的密切配合;以类案同质化争点为突破口,促进现有及潜在纠纷“一揽子”实质化解;通过诉前委派调解,将“诉源治理直通车”机制与区“接诉即办”工作深度对接,通过加强协同配合,推动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

我省召开“奋进自贸港 建功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和招才引智专场发布会 跨境实施电信网络诈骗, 这个团伙圈走1.2亿元被害人多达700余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