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之夜 为校史烈士献上一场“英雄赞歌”

日期:04-20
师范学院

来源:西南大学

校史之夜  为校史烈士献上一场“英雄赞歌”

2022年第59期总第1561期

校史之夜  为校史烈士献上一场“英雄赞歌”

继去年校庆日举办《校史之夜》(第一季)主题文艺晚会,并发布26名校史烈士名录后,今年学校又发布新查实、考证出的校史烈士11名,包括新增补一位红岩烈士,以及牺牲在抗震救灾、扶贫路上的年轻校友等。

不能忘却的纪念:一场晚会致敬校史上的英雄

西南大学有着川东师范学校、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私立中国乡村学院等众多渊源或前身,经过长时间查考,目前核查出牺牲在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初期剿匪斗争中的校友烈士30名,新中国成立后牺牲的有7名,包括6名红岩烈士。

校史之夜  为校史烈士献上一场“英雄赞歌”

这位红岩烈士,是当年的在校大学生,他的一首《入狱偶成》,铁窗诗社竞相“唱和”。

“易仲康烈士,重庆合川人,1949年11月27日殉难于渣滓洞监狱,年仅25岁。”主题晚会上发布的《西南大学校史烈士英雄名录续编》里,这位红岩烈士有些特别。据了解,易仲康当时不是共产党员,只是一名追求进步的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学生。他在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起的全国性“六·一”大逮捕中被捕。这次被捕的很多师生后来被释放或者经营救获释。易仲康是没被释放的少数几个学生之一。

校史之夜  为校史烈士献上一场“英雄赞歌”

据《西南大学校史》(第一卷)资料显示,易仲康被关押期间,学校和家长多次出面营救,但由于易仲康性格刚烈,坚决不写特务要求写的悔过书,认为自己追求光明“无过可悔”,因而被反动派下令长期监禁。

1949年初,狱中“挺进报”传来解放军三大战役胜利的消息,易仲康兴奋不已,写出七绝诗《入狱偶成》:“权把牢房当成家,长袍卸去穿囚褂。铁窗共话兴亡事,捷报频传放心花。”,这首诗在难友中暗暗传播。第二天放风时,著名的铁窗诗社成员杨虞裳、刘振美、张学云烈士等好几位难友用烟盒纸、草纸写成和诗,在狱中传递,引起很大反响。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这个英雄的故事从一块写着八个字的瓦片讲起,8兄妹中4兄妹上了朝鲜,她却长眠在异国他乡。

节目中,伴随着舒缓的钢琴曲《我的祖国》,一个档案“工作人员”推出一辆库房小推车,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看上去有些年代的厚厚瓦片……

校史之夜  为校史烈士献上一场“英雄赞歌”

“工作人员”说,这是不久前,一位退休教师捐到档案馆的。那是十年前翻修西南大学行署楼东方红大厅屋顶时,装修工人把旧瓦推到地上,大多已经砸碎,退休老师不经意发现每一块瓦片上都刻有8个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很受震撼,就留了几块。

东方红大厅是原川东行署会议厅,1952年川东行署撤销后,经西南局批准同意,西南师范学院从磁器口搬来此处办学,东方红大厅成了学校的图书馆……行署楼修建于1950年,正好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际,瓦厂工人满怀爱国激情,在模子上就刻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字样……

▲抗美援朝烈士杨肖永

▲抗美援朝烈士杨肖永

1949年12月中旬,重庆解放不到一个月,西南师范学院前身之一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就有十多名学生参加解放军,她们大多到了解放军第十二军文工团。故事讲述的英雄杨肖永,是重庆巴南人,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音乐系学生。杨家四男四女八兄妹,两男两女4兄妹报名参军,包括杨肖永和她姐姐、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国文系的杨凌羽。1951年3月24日黄昏,杨肖永和战友们踏过鸭绿江上搭起的浮桥,夜赴朝鲜。在朝期间,杨肖永等人除了文工团宣传工作,还在十二军野战医院参与护理和转运伤员。

校史之夜  为校史烈士献上一场“英雄赞歌”

1952年9月下旬,祖国派来第二次赴朝慰问团,战士们都热切期盼着祖国来的亲人。慰问团将一个能容纳三百多人的大防空洞作为演出场地。那里秋天,漫山遍野都是红枫叶,杨肖永和伙伴们就采下红枫叶,深浅搭配,将防空洞的四壁镶嵌上簇簇鲜花,迎接亲人的到来。

文工团驻地在十二军指挥所附近,名叫“隐洞”,是个隐蔽的山沟,绿树葱郁,溪水清澈,排练棚就搭在山腰。

杨肖永参军前就是女师院音乐系高材生,能编剧,会谱曲,也是主要演员。为迎接祖国亲人,杨肖永赶写了一首《欢迎歌》曲谱,指挥姐妹们排练。由于前线条件简陋,演员们也没什么头饰装扮。她看到排练棚边的山崖盛开着一大团绒花,突发灵感,叫战士们去采了下来。这样,每个女演员辫子上都扎上了一朵红色的绒花。战士们都说,看上去太美了。

不幸的是,杨肖永却没能等到正式演出的那天。

1952年9月29日上午,杨肖永正在指挥大家排练。四架美军轰炸机飞临上空,在地面特务利用镜子反光的引导下,向排练棚扔下4颗炸弹……杨肖永在内的7名同志当场牺牲,鲜血染红了辫子上的美丽绒花。

校史之夜  为校史烈士献上一场“英雄赞歌”

杨肖永其他三兄妹在战争结束后,都回到祖国。现在杨家八兄妹中,仅剩姐姐杨凌羽健在,已94岁,是华南师范大学退休教授,不久前,她给西南大学档案馆写来了关于妹妹牺牲经过的手稿。

▲杨肖永侄子杨光远登台讲述

▲杨肖永侄子杨光远登台讲述

北碚水泥厂退休工人、杨肖永烈士亲侄子杨光元先生应邀来到了节目录制现场,和台上演员一起讲述了姑姑牺牲的故事。

103年前,川东师范学校发起成立川东学生救国团,一张发黄的老报纸,揭开西南大学与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关系。

节目里的这段故事以微短剧方式呈现。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由于信息闭塞,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至重庆已是5月中旬。

▲节目中,川东师范学校学生发布救国宣言

▲节目中,川东师范学校学生发布救国宣言

5月24日,由川东师范、重庆联中、巴县中学等校学生代表发起的四川川东学生救国团正式成立,他们制订《川东学生救国团临时简章草案》,发表《川东学生救国团之宣言》,并通电全国,声援五四运动。

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教授周勇介绍,《川东学生救国团之宣言》刊载于1919年6月10日的《国民公报》。

“在过往的五四运动正史里,往往关注于北部、东部地区(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而西部重镇重庆的记载长期缺失。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周勇和课题组成员对《川东学生救国团之宣言》这一份文献进行重点发掘,终于找到《国民公报》原报。现存于重庆三峡博物馆,已被鉴定为一级文物。《川东学生救国团之宣言》是重庆学生团体参加五四运动最直接证明。

▲资料图片,原件收藏于重庆三峡博物馆

▲资料图片,原件收藏于重庆三峡博物馆

▲资料图片,原件收藏于重庆三峡博物馆

▲资料图片,原件收藏于重庆三峡博物馆

学校计划每年校庆日都会举办一场“校史之夜”主题活动,深入挖掘校史档案中的红色故事,努力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最生动、也最亲近的校史资源,有效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校史之夜  为校史烈士献上一场“英雄赞歌”

谷雨 为你奏响一支春天的闭幕曲 香港抗疫组织向多间学校赠送逾3万件防疫物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