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从司法警察到检察技术“大咖”

日期:04-13

杨帆(左)操控无人机查看河道污染整治情况

杨帆(左)操控无人机查看河道污染整治情况

“公益诉讼智能研判平台项目最后得分91.64分。”“哇,全场最高分!”“杨帆太棒了!”

近日,在江苏省无锡市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暨检察监督信息化建设成果汇报会上,锡山区检察院杨帆汇报的公益诉讼智能研判平台,以全场最高分被评为优秀应用作品,同事们纷纷在单位群里为杨帆点赞。

领奖台上,身高一米八的杨帆帅气硬朗,表情严肃,不像去年4月夺得江苏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勘验取证能手”时那样满脸喜悦。回去的路上,他对我说:“这次汇报展示,大学教授评委提出了很多改进建议,我们回去要马上联系研发公司进行调整,确保顺利冲击全国竞赛。”原来他表情凝重是为这个,我恍然大悟。

从一名司法警察到屡屡获奖的检察技术“大咖”,38岁的杨帆只用了三年时间。

2019年4月,杨帆告别司法警察岗位,成为公益诉讼部门一名检察技术人员。刚进部门的第一天,他就被委以重任:参加无人机操作培训,让单位为公益诉讼部门配备的高端无人机动起来、用起来,弥补环境类公益诉讼案件调查取证短板。

这为期一个月的专业培训,杨帆倍加珍惜,学习笔记记了厚厚一本。练习无人机操作时,他多次打电话询问公益诉讼检察官办案取证会遇到的情况,再向老师请教复杂环境下无人机操作取证等司法实践问题。

培训结束,扬帆带着AOPA无人机驾驶执照归来。为了让无人机更有效地服务案件办理,他制定了无人机例行巡航制度,只要天气适飞,他就和同事带着无人机去查找污染源、开展气体检测、对已办案件进行跟踪监督……无人机采集的相关数据及影像资料,全部录入我院检察监督大数据中心公益诉讼智能研判平台,为检察官办案提供参考。

2020年6月,在大数据中心回看例行巡航拍摄的影像时,杨帆发现几座河道桥梁都存在撞痕等毁损情况。“其他桥梁是否也有类似情况?”趁天气允许,杨帆携带无人机航拍多处桥梁,发现很多桥梁均存在撞痕,对过往人群与船舶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根据无人机采集到的证据,我院召开圆桌会议,向职能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推动无锡5个市辖区开展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2021年6月,该案被最高检评为大运河公益诉讼保护典型案例。

“既然成了公益诉讼部门的检察技术人员,就要‘名副其实’。”自打看到院里运用“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的公益诉讼智能研判平台,杨帆就立下“军令状”。从一开始将无人机巡航数据录入平台,到参与采集行政执法和监管数据、网格化数据,他逐渐成长为我院深度研发公益诉讼智能研判平台的主力干将之一,被评为无锡市检察监督信息化先进个人。

对杨帆来说,3月的这场全市汇演只是热身,获得专家教授指点以便更好地完善平台才是最大收获。今年,我院参加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区块链+检察(公益诉讼)”项目,杨帆与同事承担了主要设计规划和研发建设任务。他们的目标,是在全国检察机关检察监督模型大赛中取得佳绩。

(本报通讯员贺俊丽)

黑龙江牡丹江市一地调整为中风险区 海南琼中:创新机制降低诉前羁押率